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发赈的意思、发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发赈的解释

发仓救济。《清会典·户部·尚书侍郎职掌七》:“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灾,四曰发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发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1. 基本释义
    “发赈”指开仓放粮以救济灾民,多用于描述政府或官方机构在灾荒时期采取的救灾措施。例如《清会典》中记载:“凡荒政十有二……四曰发賑”,明确将其列为官方救灾政策之一。

  2. 词源与历史背景
    该词源自古代中国的灾荒应对制度,“发”指发放,“赈”即救济。历史上,政府常通过开仓发放粮食、物资来缓解灾情,如清代文献中多次提及“发赈”作为荒政的核心措施。

  3. 使用场景

    • 官方救灾:特指政府组织的救济行动,如“开仓赈饥”“以工代赈”等。
    • 广义慈善:部分语境中也可引申为富人慷慨解囊、救助贫困群体的善举。
  4. 相关词语

    • 近义词:赈济、放赈、救灾。
    • 反义词:囤积、克扣。
  5. 补充说明
    需注意“发赈”与普通慈善行为的区别,其核心在于系统性、官方性的救济行动,而非个人零星施舍。例如,清代灾荒时,地方官员若贪墨赈灾粮,会导致“发赈收效不佳”。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荒政制度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清会典》等历史文献或相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发赈(fā zhèn)这个词源于中文,是一个多音字。它由“发”和“赈”两个字组成。 “发”是指给予、救济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发”,包含了6个笔画。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發」。 “赈”是指帮助、救济、资助等。它的拆分部首是“赈”,包含了10个笔画。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賑」。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发”一字的古体写法是「」,它是由一个人的发际线形状构成的,意味着给予和支援。而“赈”这个字在古代是用来表示救济困难的人,它的古体写法是「」,由两个手向上拿着馈赠物品的形状构成。 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我们可以用“发赈”来描述一个人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一些救济和资助。例如,我们可以说:“他经常发赈贫困地区的儿童,帮助他们获得教育和食物。” 另外,与“发赈”相近义的词汇还有“救助”、“济困”等。这些词都指的是给予帮助、救济困难的意思。相反地,与“发赈”相反义的词汇可以是“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等,它们表示对别人的困难冷漠无情。 总结起来,“发赈”是一个含有善意和救助意义的词汇,它代表了一种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困难的精神。我们应该积极地发扬发赈的精神,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和救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