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檄的意思、版檄的详细解释
版檄的解释
任命官员的文书。《晋书·王逊传》:“ 逊 未到州,遥举 董联 为秀才, 建寧 功曹 周悦 谓 联 非才,不下版檄。”
词语分解
- 版的解释 版 ǎ 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用木板或金属等制成供印刷用的东西:木版书。活字版。底版。修版。 印刷物排印一次(可多次印刷)及有关的事物:排版。再版。版本。出版。版权。 报纸的一面:头版头条重大新闻。 打土
- 檄的解释 檄 í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
网络扩展解释
“版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版檄”指古代官方用于任命官员的文书,属于行政公文的一种。该词由“版”和“檄”组成:
- 版:原指书写公文的木简或竹简,后引申为户籍、印刷底版等含义。
- 檄:特指官府用于征召、声讨或通告的文书,如“檄文”“羽檄”。
二、详细解释
-
功能与用途
主要用于官员任命,具有行政效力。例如《晋书·王逊传》记载,王逊未到任时举荐董联为秀才,但下属周悦认为董联无才,拒绝下发“版檄”。
-
权威性与形式
作为正式公文,“版檄”需加盖官印,内容涉及职务、权限等,体现古代官僚体系的运作规范。
三、历史用例
- 《晋书》记载:
王逊通过“版檄”举荐人才,但因下属质疑其能力而未能执行,说明此类文书需经审核流程。
四、相关延伸
- 与“檄文”的区别:
“檄文”多用于军事征讨或社会动员(如《讨武曌檄》),而“版檄”侧重行政任命。
- 字形演变:
“檄”字从木,与书写材料相关;“版”字从片,指分割的竹木简,二者结合突显古代文书载体特点。
“版檄”是古代官僚制度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公文,既反映行政程序,也体现文书载体的历史特征。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晋书》或古代公文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版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官府发布的通告”。它的拆分部首是“片”和“木”,其中“片”是左边的部首,而“木”是右边的部首。拆分后的笔画分别为“4”和“4”。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的官府会使用木制的檄文牌作为通告的载体,上面刻有文字内容,用于传达各种政令和指示。因此,“版檄”成为了这种官方通告的代称。
关于繁体字的写法,根据繁体字的变形规律,“版檄”在繁体中有可能变为“版檉”或者“版潰”。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在《版檄》这个词的情况下,其古代写法和现代写法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个例句:“官府发出了一份版檄,警示市民注意动乱的信息。”
一些和《版檄》相关的词语有:“通告”、“布告”、“公示”等。这些词语都是指由官方发布的告示或通知。
关于反义词,我们可以考虑一些相反的词语,如“私信”或“私下通知”,它们表示仅仅针对个人或特定人群的通知,与官方通知相对。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