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如风吹山。《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扬袂风山,举袖阴泽。” 张铣 注:“言侍从众,扬其衣袂,动山上草木,如风吹山也。举袖则蔽川泽,乃成其阴矣。”
(2).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有穴,风从中出,故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 风山 之首方高三百里,风穴如电突深三十里,春风自此出也。”
(3).山名。在今 山西省 吉县 附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水 南逕 北屈县 故城西,西四十里有 风山 ,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
关于“风山”的词义解释,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指“如风吹山”的动态场景,最早见于《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扬袂风山,举袖阴泽”的描写。张铣注解为:众人挥动衣袖时,草木摇曳如风吹动山峦,衣袖遮蔽川泽形成阴影。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因山体有洞穴向外吹风得名。此类记载多见于古籍中的地理志异部分。
特指山西省吉县附近的山脉,具体位置可参考《水经注》等地理文献。
部分现代词典延伸解释为“形容人物风采出众或事物具有非凡魅力”,但该用法未见于古籍原始记载,可能为现代引申义。
建议需要学术引用时,优先查阅《汉语大词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权威工具书验证具体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