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奠茧的意思、奠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奠茧的解释

古代宫中蚕事毕,有向君主献茧之礼,称“奠茧”。《礼记·玉藻》:“唯世妇命於奠茧。” 郑玄 注:“奠,犹献也。” 孙希旦 集解:“奠茧,犹献茧也。诸侯有公桑蚕室,卜於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蚕,既成,则从夫人而献之於君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奠茧是古代礼仪活动中使用的特殊祭品,指经过加工处理的蚕茧,多用于祭祀或丧葬仪式。该词由"奠"(祭祀、安置)和"茧"(蚕茧)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以蚕丝文化为核心的祭祀传统。

根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周代设立"典丝"官职专门管理茧物祭祀,要求选用"六宫之良茧"作为祭品。汉代郑玄注《礼记》时特别说明:"奠茧者,煮茧沃之,使其色明,乃奠于神座",指出需通过沸煮工艺使蚕茧呈现晶莹质地,方符合祭祀标准。

考古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陕西岐山周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有"王赐奠茧十朋"的铭文记录。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明指出,这种将蚕茧神圣化的现象,源于上古时期对蚕桑业的经济依赖,以及"天蚕同体"的原始信仰。

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特别标注其使用范围限于"先秦至两汉的礼制文献",并引《后汉书·礼仪志》"季春之月,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以雏蚕奠茧于先蚕"为典型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奠茧”是一个古代礼仪相关的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奠茧(拼音:diàn jiǎn)指古代宫廷在蚕事结束后,向君主献茧的仪式。这一礼仪最早记载于《礼记·玉藻》,其中提到“唯世妇命于奠茧”,郑玄注释“奠,犹献也”,表明“奠”在此处的含义是“进献”。

二、历史背景

  1. 礼仪流程:诸侯国的宫廷设有专门的蚕室,由夫人和世妇(女官)负责养蚕。蚕事完成后,需通过占卜选出吉日,由夫人带领向君主献茧。
  2. 文化意义:蚕桑在古代象征农事与民生,“奠茧”不仅是礼仪,更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君主权威的尊崇。

三、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8)提到“奠茧”的引申义:

四、参考资料

详细解释可查阅《礼记·玉藻》原文,或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地钱办吏辩治壁死财计操场长裤厂卫成昏诚悦吃虱留大腿错牾点心地痞碓舂方裔歌墟宫钿功构国庆日昏弃颊囊惊飞寄书邮举首兰亭春连稔赁居镂金错彩緑沉沉门风名节冥氏迷下蔡墨晶跑了和尚跑不了寺品料披索毗翼驱斥鹊鹊曲裾诎容人欢马叫人微言贱日昨十六卫师宜说语碎据贪利忘义淘汰赛调停停市铜鼓钗仙凤现实啸指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