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点鬼簿的意思、点鬼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点鬼簿的解释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时 杨 ( 杨炯 )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 张平子 之略谈, 陆士衡 之所记’,‘ 潘安仁 宜其陋矣, 仲长统 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后用“点鬼簿”讥刺诗文的滥用古人姓名或堆砌故实。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晚唐两诗派》:“又忌用事,谓之点鬼簿,惟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 清 王夫之 等《师友诗传录》:“若无性情而侈言学问,则昔人有讥点鬼簿、獭祭鱼者矣。”亦省作“ 点鬼 ”。 清 钱谦益 《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之十:“石言雁字并纷如,点鬼穷时又祭鱼。”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著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点鬼簿”是一个古代文学批评术语,主要用于讥讽诗文滥用古人姓名或堆砌典故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卷六,记载初唐诗人杨炯(“初唐四杰”之一)的写作特点:他常在文中频繁使用古人姓名,如“张平子(张衡)之略谈”“陆士衡(陆机)之所记”等,被戏称为“点鬼簿”。

2.本义与用法

3.演变与延伸

4.相关简写

该词亦省作“点鬼”,如清代文献中可见“点鬼之谈”等表述,含义与“点鬼簿”一致。

“点鬼簿”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创作中形式主义倾向的批判,强调诗文应注重内容而非单纯堆砌历史人物或典故。其核心在于倡导文学表达的简洁与创新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点鬼簿这个词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一本记载灵异事件或鬼怪故事的书籍。现在我们来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笔画。根据组成这个词的字,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点”、“鬼”和“簿”三个字。其中,“点”的部首是“⺩”,它的笔画数是2;“鬼”的部首是“鬼”,它的笔画数是10;“簿”的部首是“⺮”,它的笔画数是11。 点鬼簿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以确定,因为它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组合,没有特定的典故或故事与之相关联。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没有太大差异。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一些差别。虽然点鬼簿这个词目前的写法并未有太大变化,但是在古代的写法中可能会有某些差异。由于目前没有找到该词的古代写法记录,因此无法提供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 以下是一个关于点鬼簿的例句:他打开点鬼簿,开始读起了一段吓人的灵异故事。 有一些和点鬼簿相关的词汇,比如灵书、灵异记载等。 目前我们所了解的点鬼簿没有近义词或反义词。它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词汇,没有太多相似或相反含义的词汇与之对应。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