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言得了。
2.应答之词。犹言明白啦。
“得也”在汉语中属于文言表达组合,需分释“得”与“也”的独立语义及组合用法:
一、单字释义
得:《汉语大词典》收录其核心含义为“获得、能够”,如《礼记·大学》“虑而后能得”中表示收获。另含“适宜”义,如《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此之谓得也”中表恰当。
也:作为语气助词,《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归纳其功能有三:①表判断(如《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②表肯定(如《孟子》“鱼,我所欲也”);③表疑问(如《庄子》“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吾见怪焉”)。
二、组合解析 “得也”多出现于先秦典籍,如《庄子·齐物论》“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此处“得也”构成递进式判断,指通达即为“得”的境界。
三、方言遗存 现代吴语区(如苏州话)保留“得也”作句末语气词,如“该桩事体办成功得也”,表动作完成兼带感叹语气。此用法可追溯至明清白话小说,如《醒世姻缘传》第四回“狄员外道:‘这也得也’”中表认可。
“得也”是一个汉语表达,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基本含义
“得也”通常用于口语中,表示应答或结束话题,相当于“得了”“明白了”“行啦”等。例如:
语气特点
带有轻松、随意的色彩,常用于日常对话或非正式场合。
有资料提到“得也”可视为成语(发音:dé yě),表示“结果必然发生”,强调无法避免。例如: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解释,日常交流中以第一种用法为主。
白发青衫背黑锅贝叶宫编者按鼻珠虫蚁垂四大卒颠沛范长江方床饭口蕃育汾鼎風塵表物分力府首干结衮叠函方狠透铁黄鹤楼回忆溷渎蹐步季布一诺酒姥科条练饷励操理路另加流离颠疐卖恩暖匣拍板成交漂撇剖露前武起灵寝宿奇奇怪怪区节取装戎烬软懒濡滞稍秣石枕梳弄说长说短讼费逃死拓逻问寒问暖文境务工五羊城仙乐笑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