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登徒的意思、登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登徒的解释

(1). 登徒子 的省称。 唐 李白 《感遇》诗之四:“ 宋玉 事 楚王 ,立身本高洁……一感 登徒 言,恩情遂中絶。” 明 徐渭 《握锥郎》诗:“小臣不比 登徒 辈,似隔银河路几千。”粤剧《搜书院》第二场:“问良心,如朗月,不是浪子 登徒 。”参见“ 登徒子 ”。

(2).复姓。 战国 有 登徒直 。见《战国策·齐策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登徒”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渊源的特殊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登徒”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原为复姓“登徒”与助词“子”的组合称谓。据《汉语大词典》考证,该姓氏源自古代职官体系,可能与先秦时期掌管登车事务的官职相关(来源:汉典网)。在先秦文献中,“登”指升阶、进献,“徒”可解作随从或职役人员,组合后多指代特定身份群体。

二、引申义演变

因宋玉赋作中“登徒子”被塑造为好色者的典型形象,自汉代起“登徒”逐渐脱离姓氏范畴,形成固定文学意象。如《文心雕龙·谐隐》将“登徒”列为特定修辞符号,指代“贪恋美色而不辨妍媸者”(来源:国学大师网)。这种用法在明清小说中延续发展,例如《金瓶梅词话》第五回即用“登徒行径”描述逾矩行为。

现代汉语中,“登徒”作为独立词汇已不常见,多保留于成语“登徒好色”及文学评论领域,用于评价人物形象或行为模式。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指称到抽象符号的文化沉淀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登徒”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作为“登徒子”的省称

  1. 词源典故
    源自战国时期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文中虚构了楚国大夫登徒子向楚王诋毁宋玉“好色”,宋玉则反讽登徒子娶丑妻却生育五子,以此论证其“好色而不择美丑”。该典故使“登徒子”成为好色之徒的代称,后简化为“登徒”。

  2. 文学引用
    唐代李白《感遇》诗“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明代徐渭《握锥郎》“小臣不比登徒辈”等,均以“登徒”暗喻品行不端者。

二、作为复姓

  1. 历史记载
    战国时期有复姓“登徒”的人物,如《战国策·齐策三》提到的“登徒直”,是现存文献中较早的姓氏记录。

  2. 现代含义
    如今“登徒”作为姓氏已罕见,其文化意义更多保留在“登徒子”的典故中,成为文学批评或日常语境中讽刺好色行为的典型符号。

总结
“登徒”既可指代好色之人(需结合语境),亦为古代复姓。其核心文化内涵源于宋玉的寓言式创作,通过反讽手法塑造了道德批判的经典意象。

别人正在浏览...

埃垢半真半假抱气北豆腐昌繁唱机穿绷储光羲春葩丽藻措足谠论鼕鼓端默独善吾身伐功矜能肺肠感恸工资总额勾追国闻焊镴好办好道浣拭滑塌精光尖风角猯憬憧掬诚开初课牙劳伤雷骨略识之无恋着凌波仙子柳眼乱轰轰没情趣眇末嘛呢旗溺情譬抑七大八清富弱不胜衣身薄审酌视孔饰糚甩袖子束矢钧金苏州弹词挑精童秃徒首问刑官文章伯香架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