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导谀的意思、导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导谀的解释

(1).逢迎献媚。《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吴 已杀 子胥 ,导諛者众。”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三》:“导諛即諂諛也。”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乐闻警戒,不善导諛,则听言用人之要也。”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歷代多崇徽号,褒美多至十餘言以上,皆后世群臣之导諛也。”

(2).指逢迎献媚的人。《淮南子·人间训》:“戮杀大臣,亲近导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导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释:

  1. 基本词义
    指逢迎献媚的行为,即通过阿谀奉承、刻意讨好他人来谋取利益或获得好感。例如《史记》中提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说明当时谄媚之人众多。

  2. 引申指代
    也可指逢迎献媚的人,如《淮南子》中记载“戮杀大臣,亲近导谀”,这里的“导谀”即代指佞臣。


补充说明

需注意,“导谀”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导谀

导谀(dǎo yú)是一个由三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分别是“寸”,“讠”和“言”。其中,“寸”作为主要部首,表示与长度、距离有关的意义;“讠”作为左边的部首,表示与言语、语言有关;“言”作为右边的部首,表示与说话、陈述有关。

导谀一共有12个笔画,依次书写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根据部首和笔画的拆分,可以推测导谀的发音与“道语”相近。

导谀一词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臣有闻言,则不敢从而受实焉,唯恐谬之。”其中的“谬之”可以解读为谣言、虚假的言论,由此产生了导谀一词。

在繁体字中,导谀的写法为「導謿」。

古时候,导谀的写法有所不同。在金文和篆文中,导谀的写法类似于「斟言」,表示持谨慎的态度对待言辞。而在隶书中,导谀的写法类似于简化后的「讠+寸」,与现代的写法相近。

以下是导谀的例句:

1. 他被导谀的言辞所影响,产生了误解。

2. 小明不轻易相信导谀,总是要求证实的证据。

除了导谀,还有其他与谎言相关的词汇,如谰言、虚伪、诳语等。

导谀的反义词可以是真实、真相、真实的言论等。

导谀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汉字,也提醒人们要对言辞持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更需要辨别真假,避免被导谀所误导。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