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伤痛心。《汉书·贾谊传赞》:“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后四十年,道其事者,尚相与悼痛嗟惜不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自家起了一个别号,叫做‘死里逃生’,以志自家的悼痛。”
"悼痛"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表达对逝去之人或不幸事件的深切哀伤。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解释:
基本词义 由"悼"(哀悼)和"痛"(悲痛)组成,指因死亡或重大损失引发的剧烈情感冲击。现代语境中既可用于私人哀伤(如亲人离世),也可指公共事件的集体悲痛。
历史溯源 最早见于《汉书·贾谊传赞》:"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表达对英才早逝的惋惜。宋代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等文献延续此用法,突显其文学表达功能。
情感层次 包含三层递进:
现代应用场景
该词较"悲伤"更具书面庄重感,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深度情感表达。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适配,避免在普通哀伤场景中过度使用。
悼痛(dào tòng)这个词指的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事情感到悲伤和痛苦的情感状态。它由“悼”和“痛”组成。
“悼”字的部首是“心”,它的总笔画数是11。
“痛”字的部首是“疒”,它的总笔画数是12。
“悼痛”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时候,人们使用这个词来形容对逝去的亲人或其他重大损失感到深深的悲痛。
“悼痛”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悼痛」。
在古代汉字中,这个词的写法有时会稍有不同。例如,古时的写法有时会将“悼”字的上半部分写成“㐌”,或者将“痛”字的下半部分写成“㒼”。
1. 我对他的离世深感悼痛。
2. 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处于对失去家园的悼痛中。
悼念、悼词、痛苦、痛心、痛哭
哀痛、悲伤、伤心、痛楚
欢乐、快乐、愉悦、喜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