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箓的意思、道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箓的解释

道教的符箓。凡入道者必受箓。《隋书·经籍志四》:“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籙》,次受《三洞籙》,次受《洞玄籙》,次受《上清籙》。籙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弟子得籙,缄而佩之。”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夫人既寡居,奉玄元之教,受道籙於 吴筠 先生,精苦寿考。”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贺知章 一见,亦即呼为‘謫仙人’。放还山后, 陈留 采访使 李彦允 为请於 北海 高天师 授道籙。其神采必有迥异乎常人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道箓(dào lù)是道教特有的宗教文书,指由道教法师(如天师、高功)依据秘传仪轨绘制、授予的符箓文书,象征神权授予、道法传承以及修道者的宗教身份与阶位。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宗教法权的凭证

道箓本质是沟通神明的契约文书,以朱砂或墨绘制符文、神像、星图等,并加盖法印。受箓者通过授箓仪式获得行使特定道法的资格,如召神遣将、驱邪禳灾。《云笈七签》载:“箓者,录天神灵官属吏兵之名,以契天地之信。”

二、修道阶位的标志

道教将道箓分为不同等级(如正一派的"三五都功箓"、全真派的"初真戒箓"),对应修行者的道阶。授箓制度始于张道陵创五斗米道,至唐代形成完备体系。《中国道教史》指出:“箓阶与道士的宗教地位、修行层次直接关联,是道教组织结构的核心制度。”

三、护身修真的载体

道箓常被制成佩箓或置坛供奉,兼具护身法器功能。符文蕴含道教宇宙观,如《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以北斗七星、二十八宿象征天人感应。明代《道藏》收录《正一法文》载:“佩箓而行,万神卫形。”

典籍补充:汉代《太平经》已出现“符箓”雏形,魏晋时期灵宝派完善授箓仪轨(见《无上秘要》),宋以后与内丹术结合形成“内箓”“外箓”之分(《道法会元》)。

参见:符箓、授箓、法箓

网络扩展解释

“道箓”是道教术语,指道教符箓体系中用于标明信徒身份、授予法职的凭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道箓是道教特有的宗教文书,记载神吏神将名号及符咒,象征信徒正式皈依道门并具备相应法职。入道者需通过“授箓”仪式获得,以确立师徒关系及教派地位。

2.功能与作用

3.历史渊源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道教授箓传统可追溯至上古黄帝、帝喾、夏禹等传说人物,他们“遇神人受箓”,后成为道教制度化仪式。

4.符与箓的区别

5.文化意义

授箓不仅是宗教仪式,也是道教组织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不同等级的箓维系教派结构与师徒关系。


以上内容综合了道教经典记载及历史文献,如需进一步了解授箓仪轨或具体箓文内容,可参考《隋书·经籍志》或道教内部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下不如意塍陌出息从省服粹清道古电气风扇巅越豆花水凡尔赛宫房累蕃夷发恲废物利用飞宇丰镌風流子构害犷顽古愁孤辔嚎呼堠子昏腾腾江城焦枯脚头桀悍谨身节用瘠狭麂眼篱叩刀牢藉盭戾轮栽茅龙逆劳尼厖古槃委皮筋儿瞿聃趋谒赡赐盛冬生脚盛制深目神荼狮威疏茹术散淑圣私厚送客算择跳台滑雪伪传违谏无事不登三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