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卫军的意思、白卫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卫军的解释

或称“白军”。1918-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反革命武装。以沙俄反动军官为骨干,并得到外国武装干涉者支持,挑起内战。最后被红军消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白卫军”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年)的重要历史名词,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定义与性质
    白卫军(又称“白军”)是苏俄内战期间的反革命武装力量,由沙俄旧军官、保皇党及反苏维埃势力组成,并得到外国武装干涉者支持。其社会基础包括资产阶级、地主、富农及哥萨克富裕阶层,以“白色”象征正统皇权,与象征革命的“红军”对立。

  2. 历史背景与行动
    十月革命后,白卫军试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最早的叛乱由前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发起,但迅速被镇压。此后,白军将领如邓尼金、高尔察克等集结多方势力,在内战中与红军对抗,最终于1921年初被彻底消灭。

  3. 组成与外部支持
    白卫军并非统一组织,而是多个反苏维埃军事集团的统称,成员包括保皇党、自由民主派及温和社会主义者。其行动得到协约国(如英、法、美、日等)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试图通过内战恢复旧制度。

  4. 名称由来与象征意义
    “白”源于沙皇“白色沙皇”的称号,象征传统皇权;而“卫军”则体现其保卫旧体制的目标。这一名称与“红军”形成鲜明对立,反映了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根本冲突。

  5. 其他语境中的引申含义
    部分资料提及“白卫军”在汉语中可能衍生为成语,比喻“无实际作用的职位或人”(如、3),但此用法较少见且缺乏广泛历史依据,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白卫军的具体战役或将领事迹,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搜狗百科)的扩展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卫军: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白卫军这个词是指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白色的卫士队伍。按照拆分来看,白卫军可以分为“白”、“卫”、“军”三个部分。其中,“白”为单独的一个字,它是由“白”部首和“日”笔画组成。“卫”由“卩”部首和“卫”笔画组成。“军”则有“冖”部首和“军”笔画组成。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 白卫军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它指的是由白色衣着的卫士组成的军队。在繁体中,白卫军的写法与简体一致。至于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由于汉字的演变,可能与现代写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意义基本相同。 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例句:我看到了一支白卫军在皇宫门前巡逻。 组词:白衣卫、卫士、卫队、军队、军人等。 近义词:白衣卫、白衣军、卫队等。 反义词:黑卫军、红卫军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