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愓的意思、悼愓的详细解释
悼愓的解释
忧伤恐惧。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明神祸福,必有徵应……暴病而死,悼惕无已。”
词语分解
- 悼的解释 悼 à 悲伤,哀念:哀悼。追悼。悼念。悼亡。悼唁。悼词。悼惜。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愓的解释 愓 à 放荡:“加愓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 平。 不忧。 愓 ā 〔愓愓〕走路时身体直而脚步快,如“凡行容愓愓。” 愓 á 〔佚愓〕舒缓;悠闲。 愓 á 玩乐。 笔画数:; 部首:忄; 笔
专业解析
"悼愓"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单独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用法及字源进行解释:
-
基本释义
- 悼 (dào):本义指悲伤、哀痛,如“悼念”、“哀悼”。在古汉语中,也可引申为恐惧、战栗之意。
- 愓 (dàng / táng / shāng / yáng):这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其含义随读音变化:
- dàng:主要表示“放荡”、“放纵”,如“愓悍”(放荡凶悍)。
- táng:古同“慯”,意为“忧”、“惧”。
- shāng:指“惊”或“疾”。
- yáng:用法较少。
- 悼愓 (dào dàng / dào táng):当二字连用时,根据古文献记载,其核心含义倾向于“恐惧”、“惊惧”、“战栗”。它描述了一种因受到惊吓、威胁或内心不安而产生的强烈恐惧、颤抖的状态。其侧重点在于“因恐惧而颤抖” 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
字源与古文献佐证
- “悼”字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惧也”,本身就含有恐惧之意(《说文解字·心部》:“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
- “愓”字在《集韵》等韵书中明确有“惊也”、“疾也”的解释。
- 将“悼”的惧义与“愓”的惊、疾义结合,“悼愓”一词强调“因惊骇、忧惧而导致的颤抖或内心不宁” 的状态便顺理成章。
-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作为最权威的大型汉语词典之一,《汉语大词典》收录了“悼愓”一词,并解释为“恐惧”。这是最直接、最可靠的释义来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词条。
- 《康熙字典》:在“愓”字条目下,《康熙字典》引用了《集韵》的解释:“悼愓,惧也。”这为“悼愓”的恐惧义提供了重要的古籍依据。可查阅《康熙字典》“愓”字条。
- 《辞源》:《辞源》作为专门收录古汉语词汇的辞书,也提供了“悼愓”的释义,同样指向“恐惧”、“惊惧”的含义。可参考《辞源》相关词条。
- 《王力古汉语字典》:该字典在解释“悼”字时,列出了“悼”有“恐惧”的义项,并引用了《庄子·山木》中的例子“危行侧视,振动悼慄”,其中的“悼慄”与“悼愓”含义相通,均为恐惧战栗之意。可参考《王力古汉语字典》“悼”字条。
“悼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恐惧、惊惧、战栗,形容人因受到惊吓、威胁或内心极度不安而产生的颤抖或惶恐状态。其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辞源》等权威辞书对古义的记载和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悼愓”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来源中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搜索结果,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
读音
多数资料标注为dào dàng(如、3、5),但提到读音为dào shǎng,并解释为“悲痛哀伤”。
注:现代汉语中“愓”字有多个读音(shāng/dàng/táng/yáng),需结合语境判断。
-
含义
- 忧伤恐惧:多数网页引《风俗通》中“悼惕无已”,指因悲痛、敬畏神明而产生的忧惧情绪(、2、3、5、6)。
- 悲痛哀伤:认为“愓”含“惊愕”义,组合后形容因悲痛而惊愕的状态,后演变为单纯表达哀伤()。
二、来源与用法
- 文献出处: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封泰山禅梁父》,原文为“悼惕无已”,指对神明惩罚的忧惧(、2、3)。
- 词义演变:可能因字形相近,“悼惕”(dào tì)与“悼愓”存在混用,导致解释分歧。部分现代资料将其归为“悲痛”义()。
三、使用建议
- 在古籍阅读中,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 现代使用较少,若需引用,可优先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本,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说文解字》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鹰不可端倪陈遵辖抽屉原则楚岸出庭费琱锼陡峻读曰返初服方子凤絃風宿水飡封叙富贵浮云枸杞古气鹤卵核选红蓼潢漭回溪阪火上添油搅挠寄存器稽废净空景像戟槊九界絶岩寇氛列趄领主卤楯闾居慢泄媺恶梅园浓圈密点炮火平安无事披磔青江秋粮屈抑三西声磁水雷师贞收呵太半脱阳瓦工緼褐无始无终先辈闲媚消褪霞绕屑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