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品珠。 南朝 宋 沉怀远 《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6*九分为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为走珠,走珠之次为滑珠;滑珠之次为磊螺珠;磊螺珠之次为官雨珠;官雨珠之次为税珠;税珠之次为葱珠。”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凡珠在蚌,如玉在璞,初不识其贵贱,剖取而识之。自五分至一寸五分经者为大品。小平似覆釜,一边光彩微似镀金者,此名璫珠,其值一颗千金矣。古来‘明月’、‘夜光’,即此便是。”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珰珠汉语 快速查询。
珰珠是中国古代对特定珍珠品种的称谓,其特点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形态特征 珰珠外形呈"小平似覆釜"状(类似倒扣的锅),表面一侧带有独特的金属光泽,这种特殊的光彩被描述为"微似镀金"()。这种天然形成的特殊形态与光泽是其区别于普通珍珠的核心特征。
等级地位 在古代珍珠分级体系中,珰珠属于顶级品类。南朝《南越志》记载珍珠九品制中,珰珠位列第一等,仅次于大品珠(直径1.5-1.8寸),远超走珠、滑珠等品类()。明代《天工开物》更明确指出其"一颗千金"的珍贵价值。
文献关联 古代文献中"明月珠""夜光珠"等传奇明珠,经考证实为珰珠的别称()。这种命名源于其独特的光泽效果,在特定光照条件下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
尺寸标准 优质珰珠的直径范围在5分(约1.5厘米)至1.5寸(约4.5厘米)之间,其中达到1寸以上的尤为珍贵。这种尺寸标准与珍珠贝的生长周期密切相关,大型珍珠需更长的孕育时间。
需说明的是,现代珠宝分类中已无此专称,但通过文献记载可知,珰珠本质上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异形珍珠,其价值由形态独特性、尺寸及光泽共同决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