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荡突的意思、荡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荡突的解释

冲撞。 唐 柳宗元 《晋问》:“盪突硉兀,转腾冒没,类 秦 神驱石以梁大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荡突”是一个较为古雅且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冲撞、冒犯、唐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用法及来源:


一、基本释义

  1. 冲撞、冒犯

    “荡突”指行为或言语上的冲撞、冒犯,多含鲁莽、轻率之意。

    例:

    “言行荡突,有失礼数。”

    (言行冒犯他人,不合礼节。)

  2. 唐突、冒昧

    与“唐突”同义,形容举止轻率或不合时宜的打扰。

    例:

    “不敢荡突尊前。”

    (不敢冒昧打扰您。)


二、词源与文献依据

  1. 古籍中的用例

    • 《后汉书·孔融传》:

      “融陈对荡突,欲令朝廷推亲亲之恩。”

      (孔融言辞冲撞,意图让朝廷顾及亲情。)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卷七十。

    • 元代戏曲《西厢记》:

      “休要荡突了红娘!”

      (莫要冒犯了红娘!)

      来源: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2. 方言遗存

    部分方言(如闽南语)保留“荡突”(音近 tōng-tu̍t)表示“冲撞”“顶撞”,多见于口语。

    来源: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三、使用建议


四、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荡突”词条,释义为“冲撞;冒犯”,引《后汉书》为例。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修订版。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为“横冲直撞,引申为冒犯”,引元曲用例。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荡突”是古汉语中表示“冲撞、冒犯”的动词,多见于史书与戏曲文本,现代汉语已罕用。其语义与“唐突”高度重合,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引用,建议优先选择《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荡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较为统一。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荡突(拼音:dàng tū)指冲撞、冲击,常用于描述激烈或勇猛的碰撞行为。例如唐代柳宗元《晋问》中的“盪突硉兀,转腾冒没”,形容水流猛烈冲撞岩石的场景。


二、详细解析

  1. 字义拆分

    • 荡:有“摇动、扫除”之意,引申为清除障碍或强力推动;
    • 突:意为“冲击、进攻”,强调突然而迅猛的动作。
  2. 引申用法
    在部分文献中,“荡突”被扩展为成语,形容勇猛无畏地冲击敌人,带有战斗或抗争的意象。例如:“荡突敌军”表示不顾危险地攻击敌方阵营。


三、典型用例


四、关联词汇


五、注意

不同词典对“荡突”的归类存在差异: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3、6中提供的原文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边寨秉鞭必要産品参检差次承包经营成排触目兴叹刺草到头来點歌砥节砺行方鼎反映富贵逼人来父艰负日庚庚关心民瘼鬼使神差横行介士滑轮黄秧秽污火凤尖串蛟螈跏婆径率樛曲开緖客鬓怜念离剌铃子里通外国龙蛇蟠琭琭骂骂咧咧暖火盆判滞破闷扑鼕鼕挈领提纲戚姻趋承仁体上清慎重事色输赢俗虑恸切屯田吓呼闲曹仙都像季咸同限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