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榱桷的意思、榱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榱桷的解释

(1).屋椽。《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几筵。” 宋 王安石 《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塔迥埋榱桷,臺荒冻鼓鼙。”

(2).常喻担负重任的人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孝武 山陵夕, 王孝伯 入临,告其诸弟曰:‘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北史·长生嵩长生平等传论》:“ 平 识具该通,出内流誉,取诸开物成务,盖亦 有隋 之榱桷也。”

(3).与栋梁相对,喻指次要人物。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其为相也,构致群材,使栋樑榱桷,咸适其用。”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相府一张纸,唤起久屈蠖。诚知有樑栋,未忍弃榱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榱桷”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uī jué,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释:

  1. 本义:屋椽
    指传统建筑中支撑屋顶瓦片的木条,即椽子。例如《孔子家语·五仪解》中记载:“仰视榱桷,俯察几筵”(),宋代王安石的诗句“榱桷连空欲惊矫”也以此描绘建筑结构()。此义强调其在建筑中的实际功能。

  2. 比喻义一:重要人物
    古代文献常以“榱桷”比喻肩负重任的人才,如《世说新语·伤逝》中“虽榱桷惟新”暗指国家栋梁()。《北史》中“有隋之榱桷”也用于称赞能臣()。

  3. 比喻义二:次要角色
    与“栋梁”相对时,“榱桷”则指次要人物。如唐代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提到“栋樑榱桷,咸适其用”,强调各司其职();宋代王禹偁诗中“未忍弃榱桷”也暗含此意()。

补充信息: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诗词及语言学分析,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榱桷——一个拆分的词汇

榱桷(cuī jué)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也是一个常用的古代词汇。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卩”,其笔画数为14划。

榱桷这个词来源于《诗经·小雅·榱车》中的一句:“榱杻(也读为榱桷)载肥牢。”榱杻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用于运输重物的木质架子。因此,榱桷往往被用来形容承重或支撑的工具或结构。

在繁体字中,榱桷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时候的汉字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榱桷的基本形状并无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榱桷的例句:

1. 建筑工人正在安装榱桷,以支撑起整个楼层。

2. 这座桥的榱桷结构非常坚固,经得起任何恶劣天气的考验。

榱桷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以下是一些以榱桷为基础的组词:

1. 榱桷结构

2. 榱桷木

3. 榱桷架

榱桷的近义词是“架子”,这两个词在描述支撑或结构时可以互相替换。榱桷的反义词可以是“破败”或“倾斜”,这些词在描述结构崩坏或失衡时可以与榱桷形成对比。

总之,榱桷是一个古代汉字词汇,用于描述承重或支撑的工具或结构。它由两个部首组成,拆分为“木”和“卩”,共有14划的笔画。来源于《诗经·小雅·榱车》,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的形状与现代基本相同。这个词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的词语,近义词是“架子”,反义词可为“破败”或“倾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