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榱桷的意思、榱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榱桷的解释

(1).屋椽。《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几筵。” 宋 王安石 《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塔迥埋榱桷,臺荒冻鼓鼙。”

(2).常喻担负重任的人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孝武 山陵夕, 王孝伯 入临,告其诸弟曰:‘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北史·长生嵩长生平等传论》:“ 平 识具该通,出内流誉,取诸开物成务,盖亦 有隋 之榱桷也。”

(3).与栋梁相对,喻指次要人物。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其为相也,构致群材,使栋樑榱桷,咸适其用。”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相府一张纸,唤起久屈蠖。诚知有樑栋,未忍弃榱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榱桷"是汉语古建筑术语,特指房屋结构中起支撑作用的椽子。《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榱,椽也;桷,椽之方者",即圆形截面为榱,方形截面为桷,共同构成屋顶木构架的核心组件。

该词包含三个核心义项:

  1. 形制与功能:根据《营造法式》记载,榱桷按截面形状区分功能,圆形榱多用于殿阁承重,方形桷常见于廊庑结构,两者通过榫卯咬合形成网状支撑体系。
  2. 文学比喻义:在苏轼《凌虚台记》中,"榱桷"被引申为治国理政的基层力量,如"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的论述,将建筑构件比作社会基础。
  3. 历史演变:考古发现显示,商代甲骨文已有"桷"字象形文字,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榱"字开始出现组合使用,至《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栋折榱崩"的记载,标志着该词完成术语化定型。

词源学角度,《说文解字》指出:"榱从木衰声,桷从木角声",二字皆以木为形旁,声旁分别标示材质与形状特征,符合汉字六书中的形声造字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榱桷”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uī jué,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释:

  1. 本义:屋椽
    指传统建筑中支撑屋顶瓦片的木条,即椽子。例如《孔子家语·五仪解》中记载:“仰视榱桷,俯察几筵”(),宋代王安石的诗句“榱桷连空欲惊矫”也以此描绘建筑结构()。此义强调其在建筑中的实际功能。

  2. 比喻义一:重要人物
    古代文献常以“榱桷”比喻肩负重任的人才,如《世说新语·伤逝》中“虽榱桷惟新”暗指国家栋梁()。《北史》中“有隋之榱桷”也用于称赞能臣()。

  3. 比喻义二:次要角色
    与“栋梁”相对时,“榱桷”则指次要人物。如唐代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提到“栋樑榱桷,咸适其用”,强调各司其职();宋代王禹偁诗中“未忍弃榱桷”也暗含此意()。

补充信息: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诗词及语言学分析,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瓿安车蚌螺宝盖擦黑猜察剗艾成和抽厘斗十胡夺劳讹赖燔烈法象告帮隔讯轨物范世孤屠汉大心实汉官仪行鍼鸿风弘深洪湍怀化回纳浑球接火居停炼铜利名场龙睡隆刑罗斋门廊扳害披剔剖悉钱柜乞儿相凄凉犯青黛蛾屈短如箭离弦扫搭适中寿国祀姑松坞娑娑宿衞堂舅桃花盐天诏通灵台晚寒卫星云图温带大陆性气候五神通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