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句的意思、窜句的详细解释
窜句的解释
(1).改易文句。《庄子·骈拇》:“纍瓦结绳窜句,游心於坚白同异之间。” 王先谦 集解:“窜易文句,游荡心思於坚白同异之间也。”
(2).铺张词句;组织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谓繁与略,随分所好。”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北方流势,本臃肿也,削而讋之,大分不出 后汉 ,碑誄尤近,造辞窜句,犹兼 晋 宋 。”
词语分解
- 窜的解释 窜 (竄) à 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窜犯。窜扰。窜逃。窜踞。流窜。抱头鼠窜。 放逐:窜逐。 修改文字:窜改。窜定(删补改定)。点窜(删减涂改)。 笔画数:; 部首:穴; 笔顺编号:
- 句的解释 句 ù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句读(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俷 )。恥 )〕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句 ō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笔画
网络扩展解释
“窜句”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改易文句
指对原有文字进行修改、删减或调整。这一用法常见于文献校勘或文本修订场景,例如:
- 例句:古籍整理时,学者常需“窜句”以修正传抄错误。
- 注意:若修改不当,可能导致语句混乱、语意不清,如提到的“语句错乱、不连贯”。
2.铺张词句;组织文辞
指在写作中刻意雕琢词句,强调文辞的繁复或结构安排。例如:
- 文学创作: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到“游心窜句”,指通过铺陈词句形成繁复的文风。
- 中性描述:此含义不一定是贬义,可指代对语言的精心组织。
补充说明
- 语境差异: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在学术或文学领域多指“修改文句”或“组织文辞”,而在日常表达中可能偏向负面,形容逻辑混乱的语句。
- 关联词:与“窜改”“点窜”等词相关,均涉及文字修改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窜”的其他用法(如“流窜”“抱头鼠窜”),可参考字典中的扩展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窜句:专指以掐头去尾的手段进行文章改写或翻译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窜句的部首为穴(穴字旁)+口(左右结构),总共6画。
来源:窜句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用来形容偷换概念或曲解原意的行为。在古代时期,窜句常用于改编或翻译文学作品,以适应不同的时代和环境。
繁体:窜句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竄句」。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中,窜句的写法与现代并没有显著区别。
例句:他篡改了原作的意思,进行了一次窜句。
组词:穴穴(指窜改多次)、窜改(指进行窜句的行为)。
近义词:改写、篡改、歪曲。
反义词:忠实、信实、译注。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