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句的意思、窜句的详细解释
窜句的解释
(1).改易文句。《庄子·骈拇》:“纍瓦结绳窜句,游心於坚白同异之间。” 王先谦 集解:“窜易文句,游荡心思於坚白同异之间也。”
(2).铺张词句;组织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谓繁与略,随分所好。”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北方流势,本臃肿也,削而讋之,大分不出 后汉 ,碑誄尤近,造辞窜句,犹兼 晋 宋 。”
词语分解
- 窜的解释 窜 (竄) à 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窜犯。窜扰。窜逃。窜踞。流窜。抱头鼠窜。 放逐:窜逐。 修改文字:窜改。窜定(删补改定)。点窜(删减涂改)。 笔画数:; 部首:穴; 笔顺编号:
- 句的解释 句 ù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句读(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俷 )。恥 )〕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句 ō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笔画
专业解析
"窜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在写作或修改文章时,对文句进行改动、修饰或调整。它强调对原有语句的加工、润色或重新组织,以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窜句"中的"窜"本义有"改动"、"修改"、"删改"之意;"句"指句子、文句。合起来,"窜句"即指修改文句、润饰词句的行为或过程。它常用于描述对文章、诗词、稿件等进行字句上的推敲、调整和完善,使其更通顺、精炼或富有文采。
二、 词源与用法
该词源自古汉语,体现了古人重视文字锤炼的传统。在古籍中,"窜"常与"改"、"定"等字连用或互训,表示对文字的修改订正。现代汉语中,"窜句"虽不如"修改句子"、"润色"等表达常用,但在文学评论、写作指导或古籍整理等领域仍可见到,带有一定的书面语色彩和专业性。它不仅仅指简单的文字改动,更包含追求语言表达精准、优美、有力的意图。
三、 具体内涵与注意事项
- 目的性: "窜句"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文本质量,使其更符合语境、逻辑、修辞或审美要求。它可能是为了纠正语病、消除歧义、增强表现力,或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文体风格。
- 程度差异: "窜句"的程度可大可小,小到替换一两个词语,大到调整句子结构甚至重写。其核心在于对原有句子的"动"。
- 与"抄袭"的区别: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窜句"是在已有文本基础上进行合法、合理的修改,与抄袭他人原创内容有本质区别。它通常指对自己或授权修改的文本进行加工,而非剽窃。
四、 权威出处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对"窜"的释义中包含"修改文字"的义项(如"窜定文稿"),这是理解"窜句"中"窜"字含义的基础。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之一。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虽未直接收录"窜句"词条,但对"窜"的解释有"改动(文字)"(如"窜改"、"点窜"),对"句"的解释为"句子",二者结合可准确推导出"窜句"的含义。该词典是现代汉语规范使用的权威依据。
- 语言学著作: 在讨论写作技巧、修辞学或古籍校勘的学术著作中,常会涉及对文本字句进行修改润色的实践,"窜句"可视为这类实践的具体描述。例如,王力《古代汉语》、吕叔湘《语文常谈》等著作中关于文字锤炼和修改的论述,为理解"窜句"的实践意义提供了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窜句”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改易文句
指对原有文字进行修改、删减或调整。这一用法常见于文献校勘或文本修订场景,例如:
- 例句:古籍整理时,学者常需“窜句”以修正传抄错误。
- 注意:若修改不当,可能导致语句混乱、语意不清,如提到的“语句错乱、不连贯”。
2.铺张词句;组织文辞
指在写作中刻意雕琢词句,强调文辞的繁复或结构安排。例如:
- 文学创作: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到“游心窜句”,指通过铺陈词句形成繁复的文风。
- 中性描述:此含义不一定是贬义,可指代对语言的精心组织。
补充说明
- 语境差异: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在学术或文学领域多指“修改文句”或“组织文辞”,而在日常表达中可能偏向负面,形容逻辑混乱的语句。
- 关联词:与“窜改”“点窜”等词相关,均涉及文字修改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窜”的其他用法(如“流窜”“抱头鼠窜”),可参考字典中的扩展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阿育王巴西侯闭塞眼睛捉麻雀逼帐不足与谋采絺册叶骋怪棽钟弛行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道三不着两刀俎帝华丁氏粟黩祭钝兵挫锐藩储犯规匪夷匪惠丰裁凤尾蕉凤苑高掌远跖过谬股癣扢支支节朔机虑静谧稽疑送难局尺枯涩连钱荇溜之乎也孪生满鼓鼓蛮髦媢忌末科品裁前程似锦谦雅洽商漆绿情障七襄森翳式闻孰悉竖直疏钟讨戮桐君统揽乡关先验论崄要校石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