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赐紫的意思、赐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赐紫的解释

唐 宋 时三品以上官公服为紫色,五品以上官为绯色,官位不及而有大功,或为皇帝所宠爱者,特加赐紫或赐绯,以示尊宠。《新唐书·牛丛传》:“即赐金紫,谢曰:‘臣今衣刺史所假緋,即赐紫,为越等。’” 金 王处 《青玉案》词:“三宣赐紫 天长观 ,一阐清风岸。”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臣赐紫》:“国初诸勋臣以开创大功赐紫者,不乏其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赐紫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特殊服饰赏赐制度,其核心含义为“皇帝赏赐紫色官服或金鱼袋以表恩荣”。该词为动宾结构,拼音为“cì zǐ”,字面释义中“赐”指帝王自上而下的恩赏,“紫”特指三品以上官员的服色等级。

从制度沿革看,赐紫制度定型于唐代。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贞观四年(630年)确立“三品以上服紫”的官服制度,未达品阶者需经特旨方可获赐紫袍,同时配发金鱼袋作为身份凭证。宋代沿袭此制,《宋史·职官志》补充规定赐紫者需同时满足“阶未至三品”与“有特殊功绩”双重条件。

在文化内涵层面,紫色因与天体“紫微垣”的关联而被赋予尊贵属性。唐代诗人白居易《初授秘监拜赐金紫》中“紫袍新秘监,白首旧书生”的记载,印证了赐紫作为文官最高荣誉的象征意义。明清时期虽官服制度变革,但“赐紫”仍作为典故留存于文献,喻指超常规的皇恩荣宠。

(注:文献1引自《汉语大词典》第7册;文献2引自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文献3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宋代官制辞典》;文献4出自《白居易集笺校》;文献5见《中国历代服饰史》)

网络扩展解释

“赐紫”是唐宋时期的一种特殊恩赏制度,主要用于表彰功绩或显示帝王恩宠。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制度背景
    唐代官服制度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公服,五品以上穿绯色(深红色)。若官员未达到相应品级但立有大功,或受皇帝特别器重,可破例被赐予穿紫、绯官服的权利。

  2. 核心含义

    • 超越品级:受赐者实际官阶低于三品/五品,却能享受更高品级的服饰待遇,如狄仁杰任幽州都督时获赐紫袍。
    • 荣誉象征:常伴随“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成为身份显赫的标志。
  3. 延伸对象
    除官员外,僧人也可受赐紫色袈裟,体现宗教与皇权的特殊联系。

  4. 历史演变
    宋代延续此制,但逐渐放宽赐紫标准,如《宋史》记载部分四品官亦可获赐,反映官僚体系的变化(综合、9)。

示例:
《新唐书》记载,牛丛因功被赐紫时谦称“越等”,侧面印证赐紫的破格性质。

别人正在浏览...

暗气暗恼班组悲恫币财冰销雾散不恙仓迫鸱彝存积殚弱胆壮气粗大员东箭南金发噤風起雲布更改贵干古交市过重鼓乐手鹤鹤黑单合埶慌耗会流混唚接援稽颡膜拜具臣客嘲来情楞子勒勋谅解粮重令弟领门儿买卦麻雀战麪包切响栖险三聚僧伽像色泽商计省道说明松扇算博士孙曹笋皮速销天赐之福籊籊推升无懈可击五洲四海飨馈宵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