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等待喂食;等待食粮。 唐 皇甫冉 《赋长道一绝送陆邃潜夫》序:“众雏嗷嗷,开口待哺。”《宋史·富弼传》:“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明史·外国传一·朝鲜》:“顾以封疆多故,土瘠民贫,内供本国之军需,外济镇兵之待哺,生穀有限,支给实难。”
“待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ài bǔ,其核心含义为等待喂食或等待食粮。以下是详细解释和用法分析:
字面解释
《宋史·富弼传》记载:“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
唐代皇甫冉诗云:“众雏嗷嗷,开口待哺。”
比喻义
《明史》提到朝鲜“外济镇兵之待哺”,指军队物资匮乏。
现代用法如“非洲灾民嗷嗷待哺”。
成语“嗷嗷待哺”
“火山爆发后,灾民们嗷嗷待哺。”
“她丢下嗷嗷待哺的孩子,远赴他乡。”
使用场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汉典》 或《宋史》相关记载。
待哺(dài bǔ)是一个古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待字的部首是彳(chì),哺字的部首是口(kǒu)。
待字的笔画数是3画,其中一横和两捺,而哺字的笔画数是10画,包括一横,一竖,两撇,四捺和两点。
《待哺》一词来源于古代的典籍,《尚书·虞书·夏书》中有“待哺淇水,御府洛阳”一句,意思是等待教育和哺育。后来,待哺的含义逐渐扩展,成为待人教育、培养和照料的意思。
繁体字“待”和“哺”保持了和简体字一样的部首和基本结构,只是笔画形状略有差别。
在古代,待哺两个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待字在篆书时代的写法是一横和两撇,而在隶书时代则变为一横和两竖的形状。哺字在篆书时代沿用和现在相似的形状,但在隶书时代则加入了两点。
例句:“他是一个负责的父亲,始终待哺他的孩子。”
与待哺相关的词语有:培养、教育、照料、抚养。
与待哺意思相反的词语有:离弃、忽视、放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