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稗记的意思、稗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稗记的解释

[books of anecdote and trifles] 杂闻轶事

名家的记录稗记

详细解释

犹笔记。 清 赵翼 《题冯星石鸿胪梦苏草堂图》诗:“大节据长编,琐闻摭稗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稗记"是汉语中一个较为书面化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非正式的、琐碎的记录或杂谈,常与官方正史或系统著述相对。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与引申义

    "稗"原指稗草(一种形似稻谷的杂草),引申为微小、琐碎、非正统之意;"记"指记载、笔记。合称"稗记"即指记录琐闻轶事、非官方史料或非主流见闻的文体,性质接近"笔记""杂录"。《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琐碎的记载;逸闻琐事。"

  2. 与正史的区别

    传统分类中,"稗记"区别于正史(如二十四史),内容多源自民间传说、个人见闻,如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稗记"归入子部杂家类或史部杂史类,称其"足以资考证,广见闻"。


二、文体特征与历史演变

  1. 内容特点

    • 题材广泛:涵盖鬼神志怪、风土人情、名人轶事、典章考据等。
    • 形式自由:以随笔形式记录,不追求系统性与严谨性。
    • 功能多样:兼具史料补充、文学趣味与知识传播作用。
  2. 典型代表作品

    •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录异域风俗与奇闻异事。
    •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涉及科技、历史与民俗的杂记。
    •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以志怪故事寓教化意义。

三、现代学术视角

当代学者认为"稗记"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补充史料。例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多脱胎于稗记类文本,为小说发展提供素材 。历史学者亦通过稗记考据民俗变迁、技术传播等未被正史收录的细节。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
  2.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中华书局,1965年整理本)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再版)

网络扩展解释

“稗记”是汉语词汇,拼音为bài jì,其核心含义可综合为以下内容:

词义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以笔记形式记录的杂闻轶事,内容多为非正史的民间传说、风俗人情或人物琐事,具有通俗性和灵活性。

  2. 体裁特点

    • 非正史性:区别于官方史书,多记载“稗官”(古代采风小官)收集的街谈巷议。
    • 内容广泛:涵盖神怪传说、市井轶闻、文人趣事等,如《世说新语》即属此类。
    • 语言风格:生动简练,兼具文学性与史料价值。
  3. 同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笔记、稗史、野史。
    • 反义词:正史、官史。

应用与示例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拔和百舸宝函薄佑辩巧砭治草体常山舌佁儗仇吾筹筯蠢蠢欲动此后村人敦洁阿房宫赋反转来奉承扶柩根苗光光乍珪瑁汉武台合颖烘篮煌扈灰陨魂飞胆颤假节侯脚尖酒友浚遐巨唐老死不相往来连乹联袂历届麻紧木匠疲耗迫窄乾瞪眼前仆后踣千歳七八七宝鞭清浏绳牀沈河身源实心实意思不出其位天生一对蹄轮土壤尪老完就韦笥弦直绡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