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畜聚的意思、畜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畜聚的解释

(1).积储;积累。《周礼·地官·委人》:“委人掌敛野薪芻,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 孙诒让 正义:“畜即蓄之叚字。《説文·艸部》云:‘蓄,积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於民。”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歷朝坟籍,畜聚之多,亡如 隋 朝;篇目之盛,仅见 唐 时。”

(2).积储的财物。《史记·苏秦列传》:“﹝ 齐 ﹞南攻 楚 五年,畜聚竭。”《南史·宋长沙景王道怜传》:“ 道怜 素无才能,言音甚楚,举止多诸鄙拙,畜聚常若不足。去镇日,府库为空。”

(3).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礼记·乐记》:“君子听竽笙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陈澔 集说:“畜聚之臣,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者,非谓聚敛之臣也。”

(4).指容民畜众之臣。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二》:“听鐘磬,念封疆;听笙竽,思畜聚。” 倪璠 注:“《史记·乐书》曰:‘君子听鐘声则思武臣,听磬声则思封疆之臣,听笙竽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5).犹纠集。《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以奏请过当,为权臣所否,心常愤愤,遂畜聚亡命,收市战马,有飞扬跋扈之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畜聚”是一个多义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根据搜索结果中的古籍引用及权威性较高的资料,现从以下四个维度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积储、积累(核心含义)
    指物质或资源的储存、聚集。如《周礼·地官·委人》提到“凡畜聚之物”,孙诒让注“畜即蓄之叚字”,说明“畜”通“蓄”,意为积累。汉代《盐铁论·禁耕》强调“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主张财富应分散于民间而非官方囤积。

  2. 积储的财物
    引申为已积累的物资或财富。例如《史记·苏秦列传》记载齐国因战争导致“畜聚竭”(储备耗尽);《南史》描述官员因“畜聚常若不足”而耗尽府库。

二、扩展涵义

  1. 节用爱人、容民畜众
    出自《礼记·乐记》,指为政者应节约用度、爱护百姓,并通过包容民众来聚集人力。陈澔集解强调此意与“聚敛之臣”形成对比。

  2. 指代容民畜众之臣
    进一步具象化为代称具备上述品德的官员,如《礼记》中“畜聚之臣”即指此类贤臣。

三、读音与通假

四、例句补充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故训汇纂》等权威辞书,获取更系统的古籍例证及训诂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畜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畜聚(xù j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养殖动物或聚集养育。它由“畜”和“聚”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畜”字的部首是“⺍”(半字旁),共有5画; “聚”字的部首是“⺾”(羽字旁),共有12画。 来源和繁体 畜聚一词的来源较早,最早出现在《周礼》中,用于描述祭祀活动。在古代繁体书写中,“畜”的右边会加上“言”字旁,形如“畜”,“聚”字的写法和现代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畜聚一词中,古人常用篆书或隶书的形式进行书写,有一定的变化。 例句 1. 他在农场畜聚了许多牛羊。 2. 我们需要畜聚足够的饲料来养活这些宠物。 组词 畜聚这个词语可以与其他词语进行组合,形成新的词组,例如: 1. 畜聚业(xù jù yè)- 养殖业; 2. 畜聚舍(xù jù shè)- 养殖场; 3. 畜群聚(xù qún jù)- 养殖羊群。 近义词 与畜聚有相似意义的词语包括:饲养、养殖、聚集。 反义词 与畜聚相对的词语包括:放养、野生、散养。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