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尘劳的意思、尘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尘劳的解释

(1).*********谓世俗事务的烦恼。《无量寿经》卷上:“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何因动飞轡,暂使尘劳轻。” 明 李贽 《复陶石篑书》:“此*********菩萨与我此地,赏我此等人,故我得断此尘劳,为今日安乐自在汉耳。”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有境相应行心,有非境不相应行心;若广分别言,则有八万四千尘劳,皆起一心。”

(2).泛指事务劳累或旅途劳累。 前蜀 李珣 《渔父歌》之三:“终日醉,絶尘劳,曾见 钱塘 八月涛。” 宋 秦观 《满庭芳》词之二:“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谁听。” 郭沫若 《<屈原>与<厘雅王>》:“他是和你一样从 香港 回来的,在极端的险厄之后,尘劳未定,便委屈他来担任了这一次的苦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尘劳是汉语中兼具宗教哲学与世俗语义的复合词。《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佛教谓世俗事务的烦恼”,亦泛指“泛指事务劳累或旅途辛劳”。从字义分解看,“尘”指世俗纷扰(《说文解字》释为“鹿行扬土”),“劳”表身心疲累(《尔雅》注“勤苦也”),二字组合生动勾勒出世人为俗务所困的状态。

该词在佛教典籍中高频出现,如《楞严经》载“尘劳诸相,皆为虚妄”,强调超脱世俗烦扰的修行目标。世俗用法则见于《朱子语类》“若只管尘劳中汩没,何时得出头”,突显词义由宗教术语向生活化表达的延伸。现代汉语中,“尘劳”多用于文学语境,如钱钟书《围城》以“尘劳奔波”喻指人生困顿,延续了该词的双重语义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尘劳”是一个具有佛教文化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佛教术语中的含义

在佛教语境中,“尘劳”指世俗事务引发的烦恼,根源在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对心性的干扰。如《无量寿经》提到“散诸尘劳,坏诸欲堑”,即通过修行摆脱烦恼。宗密在《圆觉经疏钞》中解释为:六尘境界使心劳倦,烦恼如尘垢般污染清净心性。例如《楞严经》中“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生动描绘了妄念与烦恼的关联。

二、世俗化引申义

泛指现实中的身心疲惫,包括:

  1. 事务劳累:如宋代秦观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表达对琐事的倦怠。
  2. 旅途劳顿:前蜀李珣诗句“终日醉,绝尘劳”,描绘远离奔波后的闲适。

文学意境中的运用

该词常被用于诗词营造超脱意境,如“四面鸟语啁啾……令人忘却红尘劳苦”,或“我有仙心一颗,久被尘劳封锁”,均通过对比凸显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感。


提示:若需了解佛教“六尘”与修行的具体关联,可参考《俗语佛源》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案轨拜启薄片罢直笔辩不壹才子称伯逞残大处打出吊入大敛胆小如鼠豆娘对面襟额枋讹落蛾眉月風吹草動赗赙附赘匌匝官道鼓舌掀簧谷行骨学和驩环珓惊悸开户来势迷惑视听鸣叫明升暗降木商尼师但那剽捍譬诸遣奠签首级乾哑乞儿期日囚制人间世散寮三鬃砂石室堂书禀说方便宿雨泰平天主国通渠万丈畏悚五壤无头无尾小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