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成身的意思、成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成身的解释

犹修身。《礼记·哀公问》:“公曰:‘敢问何谓成身?’ 孔子 对曰:‘不过乎物。’”《吕氏春秋·尊师》:“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成身亲之,而况於人乎!’” 清 吴敏树 《为守斋五叔父暨张叔母五旬双庆之序》:“苟其学问足以成身,文章足以持论,功业足以施於当时,如是则为才贤人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成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为综合解释:

一、发音与基本含义


二、详细解释与出处

  1. 修身之义(主要见于古籍)

    • 出自《礼记·哀公问》:“成身不过乎物”,意为通过遵循事物规律来完善自身。
    • 《吕氏春秋·尊师》提到“成身莫大于学”,强调学习是修身的重要途径。
    • 清代吴敏树进一步将“学问足以成身”与功业、文章并列,指向德才兼备的境界。
  2. 现代引申义

    • 全身:如“通过唱游完成身体部位复习”(例句),指动作涉及整个身体。
    • 全面能力:形容某人具备综合素质,如“学问成身”可解读为学识与修养的全面发展。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辨析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2、3中的具体引文及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成身

“成身”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作为动词或名词使用。作为动词时,意思是变成、完成、达到某种状态或程度。作为名词时,表示身体或人的组成部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身”的部首是“身”,笔画数为10。

来源

“成身”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在古代,词语“成”用来表示发展、达到某种目标的意思,“身”用来表示人的身体。因此,将两者合在一起,形成了“成身”这个词语。

繁体

繁体字中,“成身”可以写作“成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一种叫做“篆书”的字体风格。在篆书中,“成身”写作“成身”。

例句

1. 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身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2. 遭受这么多的困难,他的信心几乎完全消失,心灰意冷之间,他变得没有了成身的希望。

组词

衣衫褴褛、形象鲜明、美丽动人、动情、变身、改变、身心健康等。

近义词

发展、达到、变成、完成。

反义词

未成身、未达到、没变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