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肠的意思、充肠的详细解释
充肠的解释
犹充饥。《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饮水以充肠,以支暑热。”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充肠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唐 白行简 《李娃传》:“行路咸伤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肠。”
词语分解
- 充的解释 充 ō 满、足:充足。充实。充分(坣 )(.足够;.尽量)。充沛。充裕。 填满,装满:填充。充满(.填满,布满;.充分具有)。充耳不闻。充电。汗牛充栋。 当,担任:充当。充军。 假装:冒充。充数(?)
- 肠的解释 肠 (腸) á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肠子。肠衣。肝肠寸断。羊肠小道。脑满肠肥。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充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充饥”,指通过进食缓解饥饿感。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字面理解:“充”指填满、满足,“肠”代指消化器官,字面可理解为“填满肠胃”。
- 实际用法:在古籍中多作比喻,表示用食物果腹,维持基本生存需求。
2.古籍出处与例句
- 《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饮水以充肠。” —— 描述穷人用豆类和水充饥。
- 杜甫《发秦州》:“充肠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 以薯蓣(山药)等食物充饥。
- 白居易《松斋自题》:“充肠皆美食,容膝即安居。” —— 表达简朴生活中食物带来的满足感。
3.用法特点
- 文学性词汇:多见于古典诗文,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偶见于书面语或仿古语境。
- 情感色彩:常隐含生活困顿或安贫乐道的意境,如韩偓诗句“藜藿充肠苎作衣”。
4.现代延伸
- 造句示例:如“素汤米饭,蒸卷馒头,尽皆可口,真足充肠”(形容简单食物足以饱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集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充肠
充肠(chōng cháng)是一个成语,意为充满肚肠,形容非常饥饿。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充肠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肉,拆分笔画是8画。
来源
充肠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京杂记·元首司马成公伏梧图则》:“梧飞同充肠也,登仙亦登仙也。”
繁体
繁体字为「充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汉字写作「充腸」,腸为大肠的意思。
例句
他饿得肚子充肠,无法再坚持下去。
组词
充盈、充饥、心肠、饥肠辘辘。
近义词
饑肠辘辘、餓肚子
反义词
心满、吃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