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鱼之殃的意思、池鱼之殃的详细解释
池鱼之殃的解释
[be implicated in trouble] 比喻无端受牵累招致的横祸。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详细解释
《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説: 池仲鱼 ,人姓字也,居 宋 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 仲鱼 烧死。又云: 宋 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后以“池鱼之殃”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灾祸。《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 高阳 《百花洲》一:“这一场官司打下来, 程敏政 倒是无罪昭雪了,但受池鱼之殃的 唐寅 ,却因为前一年乡试主考 梁储 的揄扬,曾经拿自己的文稿去请教过 程敏政 ,被当作一次罪名而黜为‘吏’。”亦作“ 池鱼祸 ”、“ 池鱼之祸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下:“ 张无尽 尝作一表云:‘ 鲁 酒薄而 邯郸 围,城门火而池鱼祸。’上句出《庄子》,下句不知所出,以意推之,当是城门失火,以池水救之,池竭而鱼死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运变革,地方将有兵戈大乱,不是这光景了。你快择善地而居,免受池鱼之祸。’”
词语分解
- 池鱼的解释 ∶池中的鱼 ∶比喻无辜受累遭殃。如:池鱼堂燕比喻无辜受祸;池鱼幕燕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详细解释.池中的鱼。《吕氏春秋·上德》:“﹝ 重耳 ﹞去 齐 之 曹 , 曹共公 视其駢胁,使袒而捕池鱼。”
- 殃的解释 殃 ā 祸害:灾殃。遭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喻牵连受害)。 损害:祸国殃民。 笔画数:; 部首: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池鱼之殃”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因他人或外界原因而受到无端牵连的灾祸。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成语字面意为“池塘里的鱼遭受的灾祸”,源自古代典故。比喻无辜者因他人过失或环境变化而蒙受损失,强调牵连之下的意外祸患。
2.出处与典故
- 《吕氏春秋·必己》记载:宋国桓魋逃亡前将宝珠投入池塘,国君为寻珠抽干池水,鱼因池水枯竭而死。故事揭示“祸福相依”的关联性,后引申为无辜受牵连。
-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传》中亦有引用,警示人们避免被波及。
3.用法与结构
- 语法:偏正式结构,作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殃及池鱼、城门鱼殃、累及无辜、唇亡齿寒。
- 反义词:爱屋及乌(强调关联的积极面)。
- 示例:
“两大企业争斗下,小公司遭受池鱼之殃。”
4.延伸理解
成语不仅用于具体事件,也可隐喻社会、政治环境中因权力斗争或政策变动导致的群体性影响,例如经济制裁中普通民众的损失。
如需更多例句或近义词解析,可参考《汉典》《成语大辞典》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池鱼之殃》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在一个小水池中养鱼太多,导致鱼群过于拥挤而无法生存的情况。这个词拆分成了三个部首,分别是水(氵)、玄(玄)和殃(殳)。它的总笔画数是17画。《池鱼之殃》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是孟子所讲的一个比喻故事。在繁体中,这个词的写法和简体是一样的。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是《池鱼之殃》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跟现代基本上是一样的。例如,鱼的古代写法是「魚」,成语的古代写法则是「池魚之殃」。
一个例句中可以使用这个成语,例如:当一个公司的管理层人员过于拥挤,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时,就像是在《池鱼之殃》。
组词方面,可以组成一些带有类似意思的词语,例如「鱼龙混杂」、「拥挤不堪」等等。这些词语都可以形容拥挤导致的不良后果。
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鱼龙混杂」来表示类似情况。反义词的话,可能没有一个完全相反的词来表达这个意思,但可以使用反义词「宽敞」来表示相反的情况,即资源的分配合理,没有过度拥挤的现象。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