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丧的意思、方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丧的解释

谓用事父之丧礼以事君丧。《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 郑玄 注:“方丧,资於事父。” 孔颖达 疏:“方谓比方也。有比方父丧礼以丧君,故云资於事父。资,取也,取事父之丧礼以丧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方丧”是中国古代丧礼制度中的特定概念,指按照父亲丧礼的规格来为君主服丧,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忠孝”伦理的关联性。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方丧”的字面含义是“比照父亲的丧礼”(方:比拟、参照),即臣子为君主守丧时,需采用与父亲相同的礼仪规范。这一制度源自《礼记·檀弓上》的记载,要求臣子“服勤至死,方丧三年”()。

二、经典出处与注解

  1. 《礼记》原文
    《檀弓上》记载:“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此处强调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义务需延续至服丧礼仪中。

  2. 汉代郑玄注
    “方丧,资於事父”(),即服丧标准参照侍奉父亲的礼制。

  3. 唐代孔颖达疏
    进一步解释:“方谓比方也。有比方父丧礼以丧君,故云资於事父。资,取也,取事父之丧礼以丧君。”()明确指出“方丧”是通过类比父亲的丧礼来确定君主丧礼规格。

三、文化内涵

该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君父同伦”的伦理观,将君臣关系类比为父子关系,通过丧礼的等级制度强化政治伦理秩序。值得注意的是,“方丧”并非实际要求与父丧完全相同,而是礼仪规格的象征性对应。

四、文学延伸

部分古代诗文(如宋代曾巩《仁宗皇帝挽词》、清代屈大均诗作)引用此典,多用于表达对君主的追思或隐喻社会动荡()。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方丧》一词的意思是指丧失方向或迷失方向。下面是关于该词的其他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方丧》由“方”和“丧”两个字组成。其中,“方”的部首是“方”,总笔画数是四画;“丧”的部首是“一”,总笔画数是七画。 来源:《方丧》一词的来源比较难以确定,但在古籍中常常出现,用以表达人迷失方向或迷失自我的状态。 繁体:《方丧》的繁体字为《方喪》。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候写作《方喪》。 例句:他在困境中迷失了方向,感到十分方丧。 组词:方向、方位、丧失、迷失。 近义词:迷途、迷惘、迷茫。 反义词:找到、明确、清晰。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