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丧的意思、方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丧的解释

谓用事父之丧礼以事君丧。《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 郑玄 注:“方丧,资於事父。” 孔颖达 疏:“方谓比方也。有比方父丧礼以丧君,故云资於事父。资,取也,取事父之丧礼以丧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丧”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字源和语境分析。“方”在古汉语中有“比拟”“等同”之义,如《礼记·檀弓》郑玄注:“方,犹比也。”;“丧”指丧礼或丧期。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方丧”特指比照父母丧礼的规格为其他亲属服丧的行为,属古代丧服制度中的特殊礼制。例如《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曰:天子崩,国君薨,则祝取群庙之主而藏诸祖庙,礼也。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庙。君去其国,大宰取群庙之主以从,礼也。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主出庙入庙必跸。老聃云。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此之谓方丧。”此处“方丧”即指诸侯为天子服丧需比照父母丧期的礼制要求。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研究古代礼制的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标注为历史词汇,释义为“古代丧制,谓比照父母丧礼行丧”,这一解释与《周礼·春官·大宗伯》中“以凶礼哀邦国之忧”的礼法体系形成互证。

网络扩展解释

“方丧”是中国古代丧礼制度中的特定概念,指按照父亲丧礼的规格来为君主服丧,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忠孝”伦理的关联性。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方丧”的字面含义是“比照父亲的丧礼”(方:比拟、参照),即臣子为君主守丧时,需采用与父亲相同的礼仪规范。这一制度源自《礼记·檀弓上》的记载,要求臣子“服勤至死,方丧三年”()。

二、经典出处与注解

  1. 《礼记》原文
    《檀弓上》记载:“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此处强调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义务需延续至服丧礼仪中。

  2. 汉代郑玄注
    “方丧,资於事父”(),即服丧标准参照侍奉父亲的礼制。

  3. 唐代孔颖达疏
    进一步解释:“方谓比方也。有比方父丧礼以丧君,故云资於事父。资,取也,取事父之丧礼以丧君。”()明确指出“方丧”是通过类比父亲的丧礼来确定君主丧礼规格。

三、文化内涵

该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君父同伦”的伦理观,将君臣关系类比为父子关系,通过丧礼的等级制度强化政治伦理秩序。值得注意的是,“方丧”并非实际要求与父丧完全相同,而是礼仪规格的象征性对应。

四、文学延伸

部分古代诗文(如宋代曾巩《仁宗皇帝挽词》、清代屈大均诗作)引用此典,多用于表达对君主的追思或隐喻社会动荡()。

别人正在浏览...

按板八隣半山亭宝璧背离本兵府辨说镖客碧漪漪不根之谈逋逆不由得痴爱尺二圭虫虱川军垂露凋疲迭扑访真分定風標浮险公审贵素裹骽故蕖股掌鹤怨徽文昏僝建极佳期戒告孑然机工谨行涓细课议駃雨狂水乱头螺书蒙昧儜劣虬栏秋水伊人鹊角人非草木三宿恋渗涸拾遗私占碎玉挑穵通连望山跑死马婉曲伪国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