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防閤的意思、防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防閤的解释

官名。 南北朝 时朝廷禁卫武官置直阁将军,诸王、都督、刺史置防阁将军,以勇略之士充任,以防卫斋阁。 唐 制,亲王以及京师文武执事官五品以上皆有防阁,州县称白直。《梁书·吕僧珍传》:“ 齐 随王 子隆 出为 荆州 刺史, 齐武 以 僧珍 为 子隆 防閤,从之镇。”《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 江州 刺史 晋安王 子懋 闻 鄱阳 、 随王 死,欲起兵,谓防閤 吴郡 陆超之 曰:‘事成则宗庙获安,不成犹为义鬼。’” 胡三省 注:“诸王置防閤,以勇略之士为之,以防卫斋閤。 杜佑 《通典》: 唐 制,亲王府并给防阁、庶僕、白直。”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防閤”是古代官职名称,主要职责为防卫,具体含义及演变如下:

  1. 南北朝时期
    防閤是禁卫武官的一种,称为“直阁将军”或“防阁将军”,由勇猛有谋略的人担任,负责护卫皇室及重要官员的斋阁。例如,《梁书》记载吕僧珍曾担任随王萧子隆的防閤,随其镇守荆州。

  2. 唐代制度
    防閤的配置范围扩大:

    • 中央:亲王及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可设防閤,作为私人护卫。
    • 地方:州县的同类职位称为“白直”,职能相似但名称不同。
  3. 历史文献佐证
    《资治通鉴》提到,江州刺史晋安王子懋在听闻叛乱后,曾与防閤商议起兵,体现其作为近卫的参与决策作用。

总结来看,“防閤”是兼具护卫与军事参谋职能的官职,随朝代更迭从禁卫军扩展至官员私属护卫,反映了古代职官制度中安全防卫体系的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二

防閤,又称防阨,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防备外敌入侵或被外界干扰。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防閤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防閤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门(門)部,右边是兼(ᄌ厂)部。它总共包含了12个笔画。 来源:防閤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中。在《尔雅》中有提到:“防閤,戒也。”意思是“要警惕,戒备”。 繁体:防閤在繁体字中是「防閣」。繁体字在一些地区和场合仍然以及在中国台湾地区使用。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防閤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无论怎样书写,它的发音和意思都是相同的。 例句:1. 在战争时期,每个城池都需要加强防閤,以保护城市的安全。 2. 在学习阶段,我们应该对错误的信息保持防閤,以免受到干扰。 组词:防閤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许多词语,例如防备、防守、防汛等等。这些词语都与防止和保护有关。 近义词:与防閤意思相近的词语包括预防、避免、防患于未然等等。 这些词语都表示在可能事件发生前采取行动以保护自己。 反义词:与防閤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是冒险、开放、无防备等。这些词语表示对危险或干扰的忽视或无准备。 希望上述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