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邦赋的意思、邦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邦赋的解释

《周礼·天官·职内》:“掌邦之赋入。” 贾公彦 疏:“掌邦之赋入者,谓九职、九贡、九赋之税入皆掌之,独云赋入者,赋是揔名。”后因以“邦赋”指国家财政。 唐 常衮 《授宋晦谏议大夫制》:“外掌邦赋,任居其艰。” 唐 郑馀庆 《祭杜佑太保文》:“始从郎位,职典邦赋;重人惜费,惠恕周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邦赋”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国家财政,其含义和来源可综合多个文献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根据《周礼·天官·职内》记载,“邦赋”指国家税收的总称,具体包括九职、九贡、九赋等各类财政收入。这一概念在古代文献中常与财政管理职责相关,例如唐代文献提到官员“外掌邦赋,任居其艰”,体现了其管理国家财政的职能。

  2. 词源解析

    • “邦”指国家,“赋”原指税收(如田赋),后引申为财政收入的统称。
    • 贾公彦在《周礼》注疏中强调,“赋”是税收的总名,因此“邦赋”可理解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集合。
  3. 历史用例
    唐代文献如常衮《授宋晦谏议大夫制》、郑余庆《祭杜佑太保文》均使用“邦赋”一词,进一步印证其作为国家财政的官方表述。

  4.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于古代行政术语,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研究历史经济或古典文献时仍可能遇到。

以上内容综合了《周礼》原文、注疏及后世文献用例,完整释义、、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邦赋(bāng f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邦(bāng)和赋(fù)。 邦(bāng)是一个常用汉字,它的部首是十(一),笔画数为七。邦字最早的意思是指小国或国家,后来逐渐引申为国家、国家的政权、国家的领土等。它的繁体写法为「邦」。 赋(fù)也是一个常用汉字,它的部首是贝(贝月),笔画数为贰。赋字最初是指向上级支付税赋,后来逐渐演变为赋予、表达、写作等含义。它的繁体写法为「賦」。 邦赋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体制和税制。在古代,诸侯国会向周王朝上交一定的物品和税收作为应对国家要求的贡献,这就是邦赋。邦赋不仅是一种行贡礼节,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手段。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些略有区别。邦赋的古代汉字写法是「邦賦」,也就是「邦」的上面还有一个点。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书写形式和现代有所不同。 以下是几个关于邦赋的例句: 1. 诸侯国需按时交纳邦赋,以示对周王朝的忠诚。 2. 统一征收邦赋,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 邦赋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如下: 组词:赋税、贡赋、国家、诸侯国 近义词:赋税、贡税、国税、国贡 反义词:国容、邦宽、分离、自主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解答,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