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板荡的意思、板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板荡的解释

[turbulence] 《诗·大雅》有《板》、《荡》两篇,都是写的当时政治黑暗,政局动乱。后用指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详细解释

《板》《荡》都是《诗·大雅》中讥刺 周厉王 无道而导致国家败坏、社会动乱的诗篇。后因以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 幽 厉 昔崩乱, 桓 灵 今板荡。” 唐太宗 《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宋 岳飞 《五岳祠盟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 河 朔 ,起自 相臺 ,总髮从军,歷二百餘战。” 清 黄遵宪 《三哀诗》:“士生板荡朝,非气莫能济;国家有妖孽,尤贵养正气。” 董6*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缅怀先烈奋斗的艰辛,眷念中原板荡的沉痛,吾人纪念辛亥革命,吾人驱逐 日 寇到 鸭绿江 东之心将更坚强千百倍!”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板荡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板荡"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现多用于书面语,形容社会动荡、政局混乱、民不聊生的乱世景象。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字义分解与词源

二、 典故出处与原始含义

三、 现代含义与用法

四、 权威释义参考

“板荡”一词,源于《诗经·大雅》中的《板》与《荡》两篇诗歌,因其深刻揭露了周厉王统治下的社会黑暗与动荡,后世遂以“板荡”专指国家政治混乱、社会秩序崩溃、局势剧烈动荡不安的乱世。它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强烈书面语色彩的词汇,常用于描述历史转折点或社会危机时期的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板荡”是一个源自古典文献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历史背景紧密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1. 出处
    该词源自《诗经·大雅》中的《板》和《荡》两篇诗,均为讽刺周厉王暴政导致国家混乱、民生疾苦的作品。

    • 《板》为凡伯所作,批评厉王昏庸;
    • 《荡》为召穆公所作,哀叹周王室衰败。
  2. 本义
    原指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特指因统治者失德引发的国家危机。例如:“中国既板荡,骨肉安可保”(唐·古之奇)。

二、引申与用法

  1. 引申义
    后扩展为泛指任何时期的政治黑暗或大规模社会动乱,如南宋岳飞在《五岳祠盟记》中写“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描述金人入侵后的乱局。

  2. 常见搭配

    • 与“疾风知劲草”连用,强调动荡中考验忠诚,如唐太宗诗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叙述,如“南北宋之际,天下板荡,民不聊生”。

三、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用于形容重大危机或混乱局势,但多具文学色彩,常见于历史评论、政论文章等语境。例如:“经济危机下,企业面临板荡之局。”

总结

“板荡”通过《诗经》典故,从具体历史事件演变为象征性词汇,既承载文化记忆,也体现语言对政治现实的凝练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白傅宝鼎爆玉米花辩圃程控宸掖吃白墨饭欑柱当口儿吊牌抖薮笃慎恩贷芳花放散方位風吹草動風患扶生高箱鬼金羊滑和豁啷简闻矫笑节葺借谊钜狡举乳狂越岿然困惾兰舟两豫流景扬辉楼窗满腹诗书魔祟木符内敏佩绶飘闪品验骑驴客情诈齐信弱冠撒眸杉径杀一利百史鉴俗书堂翁亭童蛙鸣顽谗豌豆微言大谊问安视膳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