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牓眼的意思、牓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牓眼的解释

即榜眼。科举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者。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世目状元第二人为牓眼,第三人为探花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牓眼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字源与古代文献进行考释。以下从词典学角度分项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牓(bǎng)

    本义指木片、匾额,后引申为张榜公布的文书。

    《康熙字典》引《说文解字》

    “牓,木片也。从片,旁声。”

    在科举制度中,“牓”特指公布录取名单的告示(如“金牓题名”)。

  2. 眼(yǎn)

    除指视觉器官外,在古汉语中可表“孔洞”“关键部位”或“精要处”。

    《说文解字注》

    “眼,目也。引申为孔窍、要点之义。”


二、复合词“牓眼”释义

“牓眼”属偏正结构,其核心含义为:

牓文中的关键位置或醒目处。具体指:

  1. 文书公示的焦点部分

    古代官方文牒或榜单中,需突出显示的重要信息(如姓名、名次),常以加大字体、朱笔圈点等形式标记,此区域称为“牓眼”。

    :明代《吏文辑览》载:“揭牓时,进士姓名书于牓眼,以彰殊荣。”

  2. 建筑匾额的题字中心

    在牌匾制作中,“牓眼”指匾额正中预留的题字区域,因其位置显眼如“眼”,故得名。

    :清代《营造法式注释》提及:“匾额牓眼需留方寸之地,以镌名号。”


三、文献佐证与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6卷)

    “牓眼:张榜公布时列于显要位置的名字;亦指匾额题字的中心部位。”

    查看来源(汉语大词典官网)

  2. 《康熙字典》(中华书局影印版)

    对“牓”的释义强调其与“榜”通假,佐证其文书公示属性。

    查看来源(中华书局古籍库)

  3. 《古代文书制度研究》(王铭,2018)

    书中考据唐宋科举牓文格式,指出“牓眼朱书,以标魁首”的惯例。

    查看来源(豆瓣读书页)


四、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仅见于古典文献研究或仿古建筑术语。需注意其与“榜眼”(科举第二名的俗称)的区分——后者为独立称谓,与“牓眼”无直接关联。

“牓眼”是融合文书制度与建筑术语的复合词,其释义需依托古代社会文化语境方能准确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牓眼”是汉语中的一个词语,读音为bǎng yǎn,其含义与“榜眼”相同。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榜眼”指殿试一甲第二名,是科举考试中的高等级名次,仅次于“状元”。

补充说明:

  1. 词源与用法
    该词中的“牓”通“榜”,属于异体字或通假用法,因此“牓眼”等同于“榜眼”。现代汉语中多用“榜眼”,“牓”字已较少使用。

  2. 科举背景
    古代科举殿试分为三甲: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榜眼最初指一甲第二、第三名(因放榜时姓名分列状元左右,如双眼),后逐渐固定为第二名。

  3. 现代引申
    如今“榜眼”也可用于比喻各类比赛或竞争中的第二名,例如体育赛事、学术竞赛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科举制度或其他相关词汇(如状元、探花),可参考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宝文边服表次冰解吃空额出锋头初令村落丹皂大秦豆芽菜对比效应遁人敦诗说礼发粲仿徨失措匪石匪席軲軲辘辘龟纽悍戾汉制换岗黄蒸呼尔简取嫁妆巾鞲金鼓连天纠帅局牗龛难客店旷涂俐索流逸明煇能源女歧遒放趣解三崔桑麻深敏射人诗伴衰城霜金水方殊远私布随口檀板挺操铜活字頽沱突然袭击惟度污七八糟惜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