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漂橹的意思、漂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漂橹的解释

亦作“ 漂樐 ”。亦作“ 漂卤 ”。谓血流浮起大盾牌。形容杀伤极多。《战国策·中山策》:“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秦 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覆尸百万,流血漂櫓。”櫓,一本作“ 樐 ”。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元戎启行,未鼓而破,伏尸千万,流血漂樐。”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或流血漂櫓,积尸筑京;或坑降万计,析骸易子。”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特以神武不杀,哀者能胜,故无取乎漂櫓成渠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漂橹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文献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古代语境理解。《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漂浮的盾牌”,特指战争中因伤亡惨重,盾牌在血泊中漂浮的场景,用以形容战事惨烈、流血成河。该词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此处“橹”指代盾牌,与《说文解字》中“橹,大盾也”的释义一致。

从词源学角度看,“漂橹”由动词“漂”与名词“橹”构成复合结构,其中“漂”强调物体悬浮于液体表面的状态,而“橹”作为古代防御兵器,在《古代汉语词典》中亦被注为军队防护器具。这一组合通过视觉化表达,强化了战争场面的残酷性,属于典型的借代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中,“漂橹”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论述,例如在《中国军事史》中引述战国战役时,以“漂橹千里”突显战争规模。需注意的是,该词属书面语体,日常口语中已鲜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漂橹”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来源区分:

一、主要含义(古籍中的用法)

指战争中伤亡惨烈,血流成河,字面意思是“血水漂浮起盾牌”,属于夸张修辞。

  1. 词义来源:

    • “橹”本义为大盾牌(《说文解字》),如《过秦论》中“流血漂橹”,形容秦朝战争惨烈,血流足以使盾牌漂浮。
    • 《战国策·中山策》也有“流血漂卤(橹)”的记载,强调战场杀伤极多。
  2. 用法特点: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突出战争的残酷性,属于书面化表达。


二、引申含义(现代部分词典解释)

指人的思想或行为随波逐流、缺乏主见,属比喻用法。

  1. 词素解析:
    • “漂”表示漂流不定,“橹”指船桨,合喻“没有固定方向,跟随外界趋势行动”。
  2. 使用场景:
    该解释多见于现代词典,可能与古义的混淆或衍生有关,需注意语境区分。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过秦论》《战国策》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愍表背匠避辟臂鹰波段开关才贯二酉常典禅悟成贷承上起下刺蹙徂风黨偶当运栋鄂部读帖鹅鼻二等二项式繁缺飞盏干部四化格议公宴管窥之见怀徕贿赂公行监本监牒剪窃坚锐鸡毛报净高九皋克什刻下帘试灵飈立业成家莅正麦积山石窟闹动碰簧锁起抃驱攘日色乳女上爬生动适然事生肘腋侍直酸急贴金颓息亡辜文梭险逼乡权闲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