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偏信的意思、偏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偏信的解释

相信一方。 汉 王符 《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所以闇者,偏信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观天下书未徧,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偏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权威资料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仅凭片面信息或主观态度,对某事物或人过度信任,带有偏见色彩。该词由“偏”(片面、不全面)和“信”(信任)组成,强调认知的局限性。

二、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历史

    • 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提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所以闇者,偏信也。”指出偏信会导致判断失误,与“兼听则明”形成对比。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也强调:“不可偏信一隅”,主张全面考察信息。
  2. 反义与警示
    反义词为“兼听”,即广泛听取多方意见。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直接体现其危害性,常用于提醒决策者避免片面判断。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主观臆断或盲目信任的行为,如历史案例中的“张辽偏听偏信,险些酿成大错”。

三、总结

“偏信”强调因信息片面导致的错误信任,常用于学术、历史或日常语境中,与理性、客观的判断形成对照。理解该词需结合其反义词“兼听”,以完整把握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偏信

偏信是指人们对某种观点、看法或信仰过于偏执,不加以合理思考和辨别,盲目追随或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物。它是由人们主观主导的一种心理状态,容易导致人们对事实和真相的忽视和偏颇。

拆分部首和笔画

偏信的拆分部首为人心,全称为「心/信」。它的构字结构比较简单,一共由9个笔画组成。

来源

《偏信》一词最早见于《战国策·越筹策》:“进则偏信,退则狐疑。”意为人们在行动时容易陷入盲目相信或怀疑的状态。后来被引申为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特征。

繁体

《偏信》的繁体字为「偏信」,拆分部首和笔画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偏信」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据《康熙字典》中关于「偏信」的记载,其古时的写法为「㚟」。

例句

1. 他对这个传闻过于偏信,没有进行核实就轻信了。 2. 偏信迷信是对科学的否定和对个人判断力的不信任。

组词

偏见、偏执、偏听、信仰、思考、辨别

近义词

迷信、执着、片面、独断、固执

反义词

客观、理性、公正、全面、开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