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听偏言的意思、偏听偏言的详细解释
偏听偏言的解释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词语分解
- 偏听的解释 .听信一面之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故偏听生姦,独任成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罢不急之务,慎偏听之怒。” 明 汪道昆 《<诗薮>序》:“无偏听,无成心,公而生明,则自尽心始
- 偏言的解释 .偏邪不正之言。《新唐书·后妃传下·宪宗郭后》:“毋拒直言,勿纳偏言。”.犹片言。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上既废 郭 后,羣臣无敢言者。时 孔道辅 为御史中丞, 范仲淹 居諫职,知不可以偏言
网络扩展解释
“偏听偏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明确的贬义色彩,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在处理问题或听取意见时,只片面接受某一方的言论,忽视其他方面的信息,导致态度不公正或方法不妥当。
详细解析
-
核心内涵
- 偏听:片面听取单方面信息;
- 偏言:盲目相信单方面言论。
两者结合强调因个人偏见或情绪影响,缺乏全面判断。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或真相被掩盖。
-
出处与背景
源自汉代王符的《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原指统治者需广泛纳谏,后延伸至普通人处事态度。
-
用法与示例
- 语法:联合式结构,多作谓语、宾语(如:“他对争议问题偏听偏言,未全面调查”)。
- 例句:
“领导若偏听偏言,容易导致团队矛盾激化。”
相关对比
- 近义词:偏听则暗、一叶障目
- 反义词:兼听则明、博采众议
应用建议
在沟通或决策中,应主动收集多方信息,避免因主观倾向影响判断。可参考《潜夫论》的“兼听”思想,培养客观分析能力。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原文,可查阅汉典网、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偏听偏言》的词义:
《偏听偏言》,意指只听取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言论和消息,对其他观点和消息持有偏见,不加以审视和思考。这种倾向性的听信和接受信息,容易引发误解、误判和偏见。
拆分部首和笔画:
《偏听偏言》的汉字拆分为:偏(ren2)(畾)听(ren4)(人心)言(tiao2)。
偏的部首为亻(人)和畾,共9画。
听的部首为耳(人耳)和心,共12画。
言的部首为讠(讠言旁)和垚,共7画。
来源:
《偏听偏言》一词出自古代文献《左传》中的“偏听偏言”的警示。其寓意是提醒人们要客观公正地对待事物,不要仅仅听信某一方的观点和言辞,要明辨是非,以免受骗上当。
繁体:
《偏听偏言》的繁体字为「偏聽偏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偏、听和言的字形与现代基本无异。
例句:
他对这个问题总是偏听偏言,从不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组词:
偏见、偏执、偏心、偏爱、听证、听众、言论、言谈
近义词:
偏颇、偏见、片面
反义词:
全面、客观、公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