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与天相比并。《书·君奭》:“故 殷 礼陟配天,多歷年所。” 蔡沉 集传:“故 殷 先王终以德配天,而享国长久也。”《礼记·中庸》:“高明配天。” 孔颖达 疏:“言圣人功业高明,配偶於天,与天同功,能覆物也。” 宋 苏轼 《兴龙节功德疏文》之一:“伏愿皇帝陛下,配天而治,如日之中,安乐延年。”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横则齐家、治国、平天下,纵则赞化育、参天地、配天。”
(2).古帝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诗·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 后稷 生於 姜嫄 , 文 武 之功,起於 后稷 ,故推以配天焉。”《汉书·郊祀志下》:“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是以 周公 郊祀 后稷 以配天。”《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是故以 微子 而代 紂 则 成汤 配天矣。” 胡三省 注:“ 郑玄 义曰:物之大者莫若於天;推父比天,与之相配,行孝之大,莫大於此,所谓‘严父莫大於配天’也。又 孔氏 曰:《礼记》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俱为其本,可以相配,故王者皆以祖配天。”
(3).谓受天命为天子。《庄子·天地》:“ 啮缺 可以配天乎?” 郭象 注:“谓为天子。”
(4).谓如天之长久。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康龄不老,度岁百千,子孙万叶,配天永延。”
“配天”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四个含义,其解释综合了古籍、注疏及历史文献的用法:
与天相比并
指人或事物具备与天相匹敌的德行或功业。如《尚书·君奭》提到“殷礼陟配天”,蔡沉注“以德配天”;《礼记·中庸》中“高明配天”则强调圣人的功业与天同高。
帝王祭天时配祭先祖
古代帝王祭祀昊天上帝时,常以祖先神灵配享。例如《诗经·大雅·生民序》记载周代以后稷配天,《资治通鉴》也提到“王者以祖配天”的传统。
受天命为天子
指君主顺应天命成为统治者。《庄子·天地》中“啮缺可以配天乎?”郭象注解为“谓为天子”,体现了道家对天命观的诠释。
如天之长久
形容时间或统治的恒久性。明代张居正在《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中用“配天永延”表达对国祚长久的祝愿。
补充说明
“配天”的用法多出现于儒家经典和祭祀语境,强调天人关系与政治合法性。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姓名学中(如),“配天”被赋予“志向高远”的寓意,需注意区分语境。
《配天》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书面语中形容某人或某事与天地相配合,符合天命的意思。
《配天》的拆分部首是辶(走之辶),由六笔组成。
《配天》的繁体写法为「配」 + 「天」。
古时候,《配天》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一般是「培」+ 「天」。
1. 他具备了非凡的才华和努力,与他所追求的目标完美配天。
2. 这首诗的意境与自然的美丽完美配天。
- 配对:组合在一起形成对应的关系。
- 配合:两个或多个事物相互搭配,共同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个目的。
- 和谐:指各种事物彼此之间相处融洽,没有冲突或矛盾。
- 齐天:指具备非凡能力或出类拔萃,超越一般的天赋和才华。
- 不顺:指事物发展不如意,出现困难或挫折。
- 不和: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相处不融洽,存在矛盾或冲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