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拗语的意思、拗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拗语的解释

拗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近见作诗者好作拗语以为古,好填浮词以为富。”参见“ 拗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拗语”是汉语中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础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拗语”指违背常规语法或语音习惯的语言形式,常见于诗词格律中的“拗句”。其构成包含两个要素:字面意义的违和感与深层含义的合理性,如杜甫诗句“香稻啄余鹦鹉粒”通过倒装形成特殊意境。

二、功能分类

  1. 声律功能:王力《古代汉语》指出,格律诗中通过平仄错位形成“拗救”,属于声韵层面的特殊处理手法
  2. 修辞功能:《汉语修辞学》(王希杰著)将其归为变异性修辞,通过打破常规实现强调、陌生化等效果,如韩愈《南山诗》连用51个“或”字的铺排句式
  3. 认知功能:语言学家沈家煊认为这类表达符合“糅合造词”认知机制,表面矛盾实则创造新意象

三、辨析要点 需注意与“病句”的本质区别:清代《说文解字注》强调“拗而能救方为律”,强调其需符合更高层次的语义逻辑。现代语言学家吕叔湘特别指出,有效的拗语必须具备“可还原性”,即读者可通过语境重构完整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拗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用法理解:

一、日常及文学语境中的含义

  1. 基本定义
    指言辞拗强、隐晦难懂的话语,常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表达,需要听者/读者仔细揣摩。例如在文学作品中用于增加艺术深度,或日常交流中委婉表达情感。

  2. 语言特征
    具有“晦涩性”和“间接性”,结构上由形容词“拗”(意为固执、不顺从)与名词“语”组成。该用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后演变为形容晦涩语言。

二、诗歌格律中的专业术语
在诗词创作领域,“拗语”特指拗句,即打破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诗人常通过“作拗语”模仿古风,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堆砌浮词。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判断其含义。若涉及古诗分析,通常指向格律问题;若用于描述日常表达,则偏向隐晦难懂的特性。

别人正在浏览...

鞭驽策蹇变徵並肩步快充肥黜屏从侄摧眉毳裘玷污帝纲風雨晦冥扶杖恭谨怪物官章规砭滚被寒碪横截魂飞魄飏火斗护坦迦陵节节胜利经济特区金晃晃矜庄巨工娵隅连浪撩东劄西离悰六务呒没麪巾配耦钱法歧黄钦不定倾抚禽困覆车綦毋三岔路稍黩筐篚韶妙社火顺昌之战讨析天网烣恢,疏而不漏铁离铁帘拖钩韡煌文帚蜗角瞎驴綫符橡皮筋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