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薄责的意思、薄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薄责的解释

(1).用低标准来要求。《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

(2).轻微的责备或责罚。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而自 建隆 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明史·徐阶传》:“故圣帝明王,有言必察。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生色》:“俄邻子以执奸自首,既薄责逐释讫;而妇兄 马彪 素健讼,具词控妹冤。”

(3).簿责。根据文书所列的罪状来诘责审理。 宋 范仲淹 《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序:“公於部中择其挟贵人势力,州县不敢动者一二家,薄责于庭,众皆大惧。”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奉旨将掌厂值日内臣 贺尧年 、监督主事 蔡宸恩 下狱薄责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薄责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薄责(拼音:bó zé)指轻微的责备或批评,强调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的过失,而非严厉追究。该词蕴含儒家“宽以待人”的处世哲学,常见于古典文献与现代汉语书面语。

二、词义解析

  1. 语义构成:

    • 薄:本义为“轻微、不深重”,引申为“宽容、不苛求”。
    • 责:意为“责备、要求”。

      二字组合后,核心含义为“轻度的批评”,与“严惩”“苛责”形成反义对比。

  2. 语境用法:

    • 古典用例:

      《论语·卫灵公》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指多反省自身、少苛责他人,可避免怨恨。

    • 现代延伸: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劝导宽容的语境,如“待人宜薄责,律己当从严”。

三、文化内涵

“薄责”体现中国传统伦理观中的“恕道”精神(《论语·里仁》),与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脉相承。其思想内核是: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定义“薄责”为“轻微的责备或批评”,引《论语》为书证(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为“不严厉地责备”(商务印书馆,2016)。

  3.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其反义结构“厚责”的对比,突出儒家伦理取向(商务印书馆,2014)。


注:本文释义综合权威辞书,未引用网络来源以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薄责”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1.用低标准要求

源于《论语·卫灵公》中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为对自己严格、对他人宽容,降低对他人的要求标准。这种用法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宽厚态度。

2.轻微的责备或处罚

多用于描述对过失的宽容处理,如《明史·徐阶传》提到“大则薄责而容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也记载“纵有薄责,旋即超升”,均指轻微处罚后仍给予机会。

3.依据文书审理(簿责)

特指古代根据文书罪状进行审问,如宋代范仲淹记载“薄责于庭,众皆大惧”,明代刘若愚的文献也提到类似案例。


扩展提示:

若需具体文献案例或更多用法,可参考《论语》《明史》等古典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班倕鞭毙卜年成虫齿少气鋭驰掩崇虚出窍道书牴触端详二兽放春乏味風披风奇干酒高爵工作总结构天滚水泼老鼠过直孤悬浮寄祸适楗竹嘉淑极论金玦衣厖积心狂名连更星夜两面三刀隆盼卖儥美新渑池墓志铭年龄扭伤强自取柱青幡穷四和其诸散走煞时间释迦牟尼双眼皮水宗鼠迹狐踪嘶啦啦速写塔吊探察通风头骨脱滑小官人夏日可畏瑕擿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