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解释:牛山濯濯
一、基本释义
牛山濯濯(niú shān zhuó zhuó)为ABCC式成语,原指牛山(位于山东淄博)因过度砍伐而光秃无草木,现多引申为形容环境荒芜或戏谑人秃顶。
二、出处与典故
出自《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斧斤伐之……是以若彼濯濯也。”孟子以此比喻人性本善,但因外界破坏(如放任良心泯灭)导致善性丧失,体现其性善论思想。
三、比喻与用法
四、近反义词
五、示例与应用
梁实秋在《老年》中以此形容头发稀疏:“由黑而黄……而牛山濯濯,活像一只秃鹫”。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原文,可参考《孟子》及相关古籍。
《牛山濯濯》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拆分这个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牛、山、濯。其中,“牛”是牛头的象形字,表示动物牛,也可以引申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山”是山峰的象形字,象征高大、稳定和坚固;“濯”是由水和舟两个部首组成的字,表示用水洗涤或清洁。
根据部首和笔画,可以将《牛山濯濯》的拆分为:“牛”(6画) + “山”(3画) + “濯”(15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诗经》中的一篇名为《牛山》的诗歌,其中牛山濯濯一词作为描述牛在山上悠然自得的形象出现。
在繁体字中,牛山濯濯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写法并无太大的差异,只是一些细节上的变化。比如在古代汉字中,笔画的顺序和形态可能会有些微的差异。
例句:牛山濯濯,大有悠然自得的神态。
组词:山濯、濯水、濯足。
近义词:牛皮山、狮子山,都是具有雄伟、壮丽的山峰形象。
反义词:牛山濯濯的反义词较难找到,但可以将牛山濯濯与荒凉、荒山相对照,强调牛山濯濯的美丽和丰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