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花的意思、拗花的详细解释
拗花的解释
折花。 唐 李贺 《酬答》诗之二:“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拗花》:“南方或谓折花曰拗花。”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然犹幸佳期迢递,无妨造室晤言,挹彼清芬,不必定作拗花人也。”《刘半农诗选》附录《江阴民歌》第五歌:“隔河望见野花红,想要拗花路勿通。”
词语分解
- 拗的解释 拗 ǎ 弯曲使断,折:竹竿拗断了。 拗 à 不顺,不顺从:拗口。拗口令。 拗 ù 固执,不驯顺:执拗。拗不过他。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花的解释 花 ā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草。花匠。花事(游春看花
网络扩展解释
“拗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 折花:这是“拗花”最普遍的含义,指用手将花枝折断或采摘,常见于南方方言中。例如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提到“南方或谓折花曰拗花”()。
2.发音与字义
- 读音:存在两种常见发音,一为niù huā(音“拗花”),二为ǎo huā(音“拗花”),具体发音可能因方言或文献记载而不同()。
- 字义分解:
- 拗:意为“弯曲、折断”,引申为固执或不驯顺()。
- 花:指植物的花朵,也可泛指烟火、伤口等()。
3.文学与历史出处
- 唐代李贺《酬答》诗中有“今朝谁是拗花人”,清代《雪鸿小记》也提到“拗花人”,均指折花行为()。
-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花朵形状扭曲”,但此用法较罕见,可能为引申或误传()。
4.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折花动作,常见于古典诗词或方言口语。
- 需注意语境,避免与“执拗”等负面含义混淆()。
“拗花”主要指向折花行为,兼具文学意象与方言特色。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南村辍耕录》或李贺诗作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拗花的意思
《拗花》是指花朵的枝条纠结、扭曲,不规则的形状。通常用来形容花朵生长不正常、畸形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拗花》是由“⺩”(手部部首)和“艸”(艹)组成。拆分成部首和笔画分别为手(3画)和艸(6画)。
来源
《拗花》一词最早可见于明代冯梦龙的《东京梦华录》。引申为花朵生长扭曲的形状。
繁体
《拗花》的繁体字为「拗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拗花》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尚未取得相关资料,暂时无法提供准确的古代写法。
例句
1. 这盆花长得十分拗花,形状奇特。
2. 春天的时候,庭院里开出了一些拗花,给人一种另类美感。
组词
相关的组词有:拗口、拗倒、拗曲、拗害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扭曲、迂曲、变形。
反义词:端正、规则、纯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