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称“ 宁封 ”。传说中 黄帝 时仙人。后代文人游仙诗多引为典实。 汉 刘向 《列仙传·宁封子》:“ 宁封子 者, 黄帝 时人也。世传为 黄帝 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 封子 。 封子 积火自6*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於 宁北 山中,故谓之 宁封子 焉。”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四:“真王未许久从容,立在花前别 宁封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宁封子汉语 快速查询。
宁封子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仙人,其含义及相关解释如下:
黄帝时期的陶正
宁封子是黄帝的陶器制作官(陶正),负责管理陶器生产。传说有神人传授他控火之术,能烧出“五色烟”,后他将此法教于黄帝,并助其获得《龙跷经》,被封为“五岳真人”。
成仙与自焚传说
据《列仙传》记载,宁封子因掌握火术而“积火自烧”,身躯随烟气升天,仅余骨灰,被葬于宁北山,故称“宁封子”。这一传说被解读为制陶技术的牺牲象征,或通过考验成为神仙的隐喻。
仙人形象
他被描绘为头戴盖天冠、身着朱紫袍、腰佩三庭印,掌管五岳事务。
文学与历史意义
宁封子常作为典故出现在文人游仙诗中(如唐代曹唐的诗作),并被视作陶器制作的始祖。后世将陶器发明归功于他,认为他是首个突破制陶技术的能工巧匠。
以上内容综合自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如需更多细节可查阅《列仙传》及相关历史文献。
《宁封子》是指一位官职较高的官员被降职或罢官后,被封为王爵或其他尊贵的爵位,以示安抚。
《宁封子》的拆分:宀(mian,头部偏旁)+ 封(feng,发音为“fēng”,意为封建制度中的封地)+ 子(zi,意为后代或子女)。
宀:3画;封:9画;子:3画。
《宁封子》一词出自《左传》,该词在古代汉字书写中一般使用繁体字写作「寧封子」。
在古时候,涵义相同的《宁封子》一词也有另一种汉字的写法,古代通行字体为「甯封子」。这种写法虽然已经不再通用,但在古代文献中仍可见到。
1. 君臣之间,当有《宁封子》之礼,以维护尊严和廉洁。
2. 官员被免职后,有时会赐予他一个“宁封子”以显示谢意和补偿。
宁封、封爵、子女、封爵之仪、王爵
安抚、慰劳、奖励、安抚化解
罢官、免职、贬谪、降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