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齧指的意思、齧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齧指的解释

1.咬破指头。表示决心,发誓。《史记·田叔列传》:“ 赵王 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啮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睹泪痕衣。” 明 李东阳 《读唐诗三十一首》之二:“﹝ 徐世勣 ﹞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以成 武氏 之祸。”

2.表示思念深切。 宋 岑象求 《吉凶影响录》:“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精感万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齧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和典故两个层面理解:

  1. 字面本义

    “齧”同“啮”,意为用牙齿咬或啃;“指”即手指。“齧指”字面指咬自己的手指。这一动作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刻画人物极度悲痛、焦虑或悔恨时的下意识行为。例如《史记》中记载荆轲刺秦失败后,“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乃齧指出血”,通过齧指细节表现其激愤情绪。

  2. 典故引申义(“曾母啮指”)

    该词更广为人知的含义源于《二十四孝》中“曾参啮指心痛”的典故:孔子弟子曾参入山采薪时,家中忽有客至。其母情急之下咬破手指,曾参在山中瞬间心痛,感知母亲呼唤,遂负薪归家。后世遂以“齧指”比喻母子连心的深切感应,引申为孝亲之情的极致体现。此典故亦见于《搜神记》《论衡》等古籍,成为孝道文化的经典符号。


参考资料来源(基于权威文献与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齧指”(niè zh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可通过以下两点解释,并包含相关典故:

  1. 形容极度痛心或情感共鸣
    字面意为“咬手指”,常用来表达内心的悲痛或焦虑。例如《搜神记》记载,曾子在外时因母亲思念而咬指,他心有所感归家,体现母子间的心灵感应。类似故事还有《后汉书·蔡顺传》中,蔡顺的母亲咬指后,他立即感应并返家,凸显孝道与亲情连结。

  2. 表示决心或誓言
    在《史记·田叔列传》中,赵王“啮指出血”以表效忠决心,此处“齧指”是古人起誓的一种方式,通过自伤行为强化承诺的庄重性。

文化意蕴: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既反映古人通过身体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承载孝道、忠义等传统伦理观念。需注意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常见于古文或典故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

百孔千创春瘟次序促遽促迫盗买登庸纳揆尔等肥腥奋迹分破弓韔海边旱路函授大学亨畅横土泓然红星怀哺惶恐滩画省郎秽荟加以镜鸾僦工老妪礧碨鳞册露立慢媟冒充没溺勉彊米谷磨究墓祭能征惯战偏疼青蓼拳民缛礼晱艳勝算深厚失惊倒怪首恶顺祗遂歌秃山亡匿误教寤觉无能为遐禄祥鳣枭雄遐眺奊诟邪路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