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薄刑的意思、薄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薄刑的解释

(1).轻罪;轻刑。《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断薄刑,决小罪,出轻繫。”《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后汉书·鲁恭传》:“初, 和帝 末,下令麦秋得案验薄刑,而州郡好以苛察为政,因此遂盛夏断狱。”

(2).减损刑罚;不以刑罚为重。 汉 班固 《 * 通·考黜》:“诸侯始封,爵土相随者何?君子重德薄刑,赏宜从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薄刑"作为汉语法律术语,其核心含义指代轻缓的刑罚制度,该概念在中国法制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汉语大词典》对"薄刑"的释义,其构成包含两个语义层级:

一、字源层面 "薄"取《说文解字》"林薄也"之本义,引申为浅薄、轻微之意;"刑"据《尚书·吕刑》注疏"法也",指代刑罚制度。二字组合形成"轻刑"的并列结构,与"重典"构成反义关系。

二、法制史维度 《中国法律史》记载,薄刑制度可追溯至西周"明德慎罚"思想,具体表现为:

  1. 罪刑相适原则:如《唐律疏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
  2. 矜老恤幼制度:汉代确立"年未满八岁,当鞠系者,颂系之"
  3. 赎刑体系:秦汉时期确立"金作赎刑"制度。

现代法制语境中,该概念演化为刑法谦抑性原则,体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量刑规范化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强调"当宽则宽,该严则严"的量刑准则,与古代薄刑思想形成历史呼应。

典型用例可见《汉书·刑法志》"薄刑省赋,以宽民力",以及当代司法实践中的缓刑适用制度。这种刑罚理念的延续,印证了中国法律文化中"慎刑恤罚"的价值传承。

网络扩展解释

“薄刑”是古代汉语中的法律术语,其含义可从两个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轻罪或轻刑
    指程度较轻的犯罪行为或对应的刑罚。例如《礼记·月令》提到“断薄刑,决小罪”,表明在特定时节处理轻微案件。另《国语·鲁语上》将刑罚分为大刑、中刑、薄刑,其中“薄刑用鞭扑”,即用鞭打等较轻的处罚方式。

  2. 减损刑罚或不以刑罚为重
    强调司法实践中对刑罚的节制态度。如《后汉书·鲁恭传》记载东汉和帝时期允许在麦收季节审理轻罪案件,但部分官员滥用此政策导致夏季断狱。班固《白虎通·考黜》也提到诸侯封爵时需考虑“薄刑”原则。

二、应用特点

提示: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现代法律体系已无此表述。如需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礼记》《国语》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鏊子百鍊钢标船鉢盂不强不虞惨裂鲳鳊长局辰星唇齿相依登录殿岩调卷鼎辅动火访犯凤楼腹胞干营皋原更深跪火链鬼蛱蜨蚝蛎黑沉沉何戡横堂屋诃怒花盆浑淆蹇连践躐诫敕阶梯近于箕棬刊约怜伤栎树卖方市场蒙皮墨策貊盘陌上桑佩觿聘命仁义君子蜃蛤沈诗任笔设色霜晓戍副条缨田结桐叶戏滃郁窝工物务喜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