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下弯曲如弓弩。形容禾穗丰硕。 宋 韩琦 《观稼回比园席上》诗:“尝酒管弦先社集,捺弮禾黍极云齐。” 宋 韩琦 《观稼》诗之二:“便晴唯恐禾生耳,将熟偏宜穀捺弮。”
“捺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捺弮(拼音:nà quān)指“向下弯曲如弓弩”,常用于形容禾穗丰硕下垂的状态。其中:
该词多见于古代诗文,例如:
“捺弮”属于古汉语中的形象化表达,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文献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语境。
《捺弮》是一个古诗词中常用的词语,表示用手指揉捻弦索或编织物品的动作。
《捺弮》的部首是手部旁边的“扌”,共有9个笔画。
《捺弮》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在《诗经》中,“弮”是指弓弦,而“捺”则表示用手指揉捻,用力调整和紧绷弓弦,以保持乐器的音调稳定。
《捺弮》的繁体字是「捺弮」。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捺弮》的古汉字写法为「捺㧙」。
1. 她技艺纯熟,轻巧地捺弮了琴弦。
2. 他用纤细的手指捺弮弦索,使乐曲更加悠扬。
组词:捺弦、捺琴、捺丝、捺线。
近义词包括调整、调弦、揉捻。
反义词为松弛、放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