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称 黄河 自今 潼关 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 南河 。《书·禹贡》:“浮于 江 沱 潜 汉 ,逾于 洛 ,至于 南河 。”《史记·五帝纪》:“ 舜 让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 张守节 正义:“ 河 在 尧 都之南,故曰 南河 。《禹贡》‘至于 南河 是也。’” 唐 张说 《喜度岭》诗:“ 东汉 兴 唐 历, 南河 復 禹 谋。”
(2). 清 以前 黄河 自今 内蒙古 巴彦高勒镇 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黄河 正流,当时为支流,称为 南河 。参见“ 北河 ”。
(3).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总督为 江南 河道总督,掌管防治 江南 (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境内的 黄河 、 运河 、 洪泽湖 、 海口 等。时称总督为 南河 总督,所管理诸河为 南河 。参见“ 北河 ”、“ 东河 ”。
(4).星名。属井宿,共三星。《晋书·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夹东井。”参见“ 北河 ”。
“南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古代黄河河段
指黄河自今潼关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因位于尧都(今山西临汾)以南得名。此用法见于《尚书·禹贡》《史记》等古籍。
示例:唐代张说《喜度岭》诗提到“南河復禹谋”,即指此段黄河。
清代黄河支流
清以前,黄河在今内蒙古巴彦高勒镇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支流时称“南河”,后成为黄河正流。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某条“南河”的详细信息(如重庆南河的水文数据),可查阅来源网页。
《南河》是一个词语,指的是位于南方的一条河流。它可以是真实存在的某条具体河流的名称,也可以是泛指南方地区的一切河流。
《南河》这个词的主要部首是“冖”和“氵”,其中“冖”表示盖在上方,象征覆盖,而“氵”则是“水”的意思。该词的总笔画数为10。
《南河》这个词的来源较为简单直接,由于南方地区常常有很多河流,为了描述南方的水系,形成了这个词语。在繁体字中,《南河》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南河》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有时会将“南”写为“漢”或“漢”,将“河”写为“河”或“泗”。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和表现形式。
1. 我们一路跟随着《南河》中清澈的水流,欣赏着江南水乡的美景。
2. 经过《南河》的治理,当地的环境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3. 他是一位生长在《南河》边上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组词:南河之滨、河岸、河流、河口。
近义词:南江、南方水道。
反义词:北河、北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