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偶。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汉书注》:“古文‘偶’、‘寓’通用,木寓,木偶也……古人用以事神及送死,皆木偶人、木偶马;今人代以纸人纸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出土吴郡郑蔓镜考》:“又闻 越 竟铅泉,时或出土,而铅竟甚为希有;盖铅锡事本非宜,而此则窀夕所用,故犹芻灵木寓,象物斯足,不復幽涷三商与。”
“木寓”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ù yù,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字面解释
“木寓”指代木制的人偶或马偶,主要用于古代祭祀、丧葬等仪式。例如,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汉书注》中提到:“古文‘偶’‘寓’通用,木寓,木偶也……古人用以事神及送死,皆木偶人、木偶马。”
鲁迅的文献中也提到“刍灵木寓”,即用草木或木材制作的陪葬品。
历史演变
早期多用木偶,后逐渐被纸人纸马替代,反映了丧葬习俗的变迁。
比喻义
在文学语境中,“木寓”可比喻言辞或文章含蓄且意义深远,需读者深入思考才能理解。例如,形容诗词、散文中隐藏的智慧与思想。
使用场景
多用于评价文学作品,强调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日知录》或现代汉语词典相关条目。
《木寓》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以木头作为居所或住所。它形容人们过着简朴的生活,以质朴、淳朴为主。
《木寓》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寸”,其中“木”的笔画数为4,而“寸”的笔画数为3。
《木寓》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由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人们的居住条件非常简陋。有些人为了能够有一个住所,选择在山林之间建造一个木头的小屋。这种简朴的居所被人们称为“木寓”,后来就形成了这个成语。
《木寓》的繁体字为「木寓」。
在古时候,人们把《木寓》的成语写作「木庾」。
他虽然财富丰厚,但他还是选择住在一个木寓里,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方式。
木屋、木柴、木匠、木雕。
木屋、小木屋、木房。
大宅、豪宅、奢华住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