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猴。即猕猴。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生( 蔡生 )捨其木侯,而谓人木侯,亨(烹)不亦宜乎!” 宋 王观国 《学林·省文》:“《史记·项羽纪》曰:‘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沐猴者,獼猴也。而 扬子 《法言》曰:‘生捨其木侯,而谓人木侯。’变沐为木,变猴为侯者,皆省文也。”
“木侯”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古籍及现代词典中有以下解释:
“木侯”即“沐猴”,指猕猴。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多使用“猕猴”作为正式名称。
作为成语时: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词典的释义差异,可查阅《法言》《学林》等文献,或参考汉典、查字典等平台。
木侯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木”和“侯”两个部分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木侯指的是树木的干部分。
该词的来源与木的意义有关。木字形象地表示了一棵树的形状,它的本义是指树木。而侯则表示的是一种长形的容器,可以用来装载食物。结合起来,木侯可以理解为树木的主干部分,就像容器中的粮食一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木侯包含有“木”部和“侯”部,分别是它的构成部分。其中,“木”是“木”字部首,而“侯”则是“亻”(人字旁)和“㔾”(矢旁)的结合形式。笔画方面,“木”部共有4画,“侯”部共有8画。
在繁体字中,木侯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没有任何变化。
根据古代汉字的发展过程,木侯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写法。在古代,木字曾经有过一种写法是“朋”,写成两个木字形式相同的部分,而侯则是“人”和“九”的结合形式。这种古代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例句:森林中的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木侯。
近义词:树干、躯干
反义词:树枝、树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