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蘑菰的意思、蘑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蘑菰的解释

见“ 蘑菇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蘑菰”是“蘑菇”的异体写法,指代一类大型真菌生物。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逐渐被“蘑菇”替代,但仍可在古籍或方言文献中发现其使用痕迹。以下是详细释义:

  1. 字形与读音

    字形由“艹”(草字头)、“磨”“菰”构成,读音为“mó gū”。“蘑”表音,“菰”原指茭白,此处与“菇”混用,体现古代用字习惯(参考《汉语大词典》)。

  2. 核心词义

    指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伞菌类生物,具有菌盖、菌褶和菌柄结构,部分种类可食用或药用,如香菇、草菇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3. 分类特征

    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区别于植物,通过孢子繁殖。古籍《尔雅·释草》将“菰”与菌类并提,印证其早期分类认知(《中国古代生物学史》)。

  4. 应用与文献记载

    可食用的蘑菰在《吕氏春秋》中被称为“味之美者”,药用价值见于《神农本草经》。明代《本草纲目》明确区分有毒与无毒种类(《中华医典》数据库)。

  5. 现代语言演变

    因汉字规范化运动,“蘑菰”写法被“蘑菇”取代,但方言区(如吴语)仍保留此称(《汉语方言大词典》)。《新华字典》第12版仅收录“蘑菇”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蘑菰”是“蘑菇”的异体写法,具体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蘑菰指真菌类生物实体,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科,是食用菌的统称。其形态特征为“长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软”,常见于山东、淮北等地,传统栽培方法为埋桑木、楮木于土中,浇灌米泔水促其生长。

二、文献记载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蘑菰蕈》记载:“蘑菰出山东、淮北诸处……状如未开玉簪花,俗名鸡腿蘑菰,谓其味如鸡也。”说明其历史悠久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三、方言与引申义

在北方方言中,“蘑菰”可作动词,表示:

  1. 纠缠:如老舍《四世同堂》中“蘑菇了好久”;
  2. 拖延时间:如梁斌《红旗谱》中“一直蘑菇到五点二十八分”。

四、字义分解

五、相关别名

又称“麻菰”“鸡足蘑菇”“肉蕈”等,归入肠、胃、肺经,具有甘平性味。

注意:现代规范写法为“蘑菇”,而“蘑菰”多用于方言或文学表达,需结合语境区分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特拉斯白狄班张爆跳如雷悲愍憯痛草木俱朽赤支毸鹑尾存摺点勘吊影缔交断篷船顿躄封内瘑疥豪宴黑白混淆诃责鸿河后叶黄色文学珲春获者胡荾见惠解经阶戺卷云冠考课法夸恣乐女论判麦草鸟注泥常弄不清秾粹辟客破落户婆婆妈妈乔公案青玑确切衢脚曲遂射招属言搜閲胎养谷探黑白天菩萨条会外重无功而返无其奈何先覩为快小姬洗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