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喈的意思、伯喈的详细解释
伯喈的解释
汉 蔡邕 的字。 邕 性笃孝。少博学,好辞章,精音律,善鼓琴,工书画。 灵帝 时拜郎中。 董卓 征召为祭酒,累迁中郎将。后以 卓 党死狱中。《后汉书·蔡邕传下》:“ 伯喈 旷世逸才,多识 汉 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孔融 所创,有慕 伯喈 。”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孝矣 伯喈 ,贤哉 牛氏 ,书馆相逢最惨凄。”
词语分解
- 伯的解释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
- 喈的解释 喈 ē 〔喈喈〕.声音和谐,如“鼓钟喈喈”;.鸟声,如“鸡鸣喈喈”。 疾速的样子:“北风其喈”。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伯喈”是东汉时期著名人物蔡邕的表字,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伯喈”是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133年-192年)的表字,其中“伯”代表家族排行中的长子,“喈”取自《诗经》中形容声音和谐的象声词,寓意其才华出众。
二、人物成就
- 文学贡献
参与续写《东观汉记》,撰写大量碑铭文,南朝刘勰评价其碑文“骨鲠训典”,成为后世典范。
- 书法造诣
创“飞白”书体,精于篆书和隶书,主持刻制儒家经典《熹平石经》,规范隶书书写标准。
- 音律才华
史载他精通音律,能通过琴音辨识木材燃烧状态,曾创作《蔡氏五弄》琴曲。
三、历史评价
南朝刘勰称其碑文风格“有慕伯喈”,明代戏曲《琵琶记》以“孝矣伯喈”赞颂其品德。他因受董卓牵连被王允杀害,时人惋惜其“旷世逸才”未能完成修史重任。
四、补充说明
“喈”字本义为鸟鸣声(如《诗经·郑风》中“鸡鸣喈喈”),后引申为和谐、美好之意,与其艺术成就相呼应。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伯喈(bó kè)是一个中文词汇,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伯(bó)和喈(kè),共有9个笔画。该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是一种尊称,表示对长者或尊贵的人的敬称。
在繁体字中,伯喈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在现代汉字中,伯喈的写法保持不变。
以下是一个关于伯喈的例句:
他是我们社区的伯喈,受到大家的尊敬。
组词:伯喈没有常见的相关词组。
近义词:长者、尊贵、尊长
反义词:晚辈、下级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