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民用的意思、民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民用的解释

[civil;civilian;for civil use] 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所使用的

民用建筑

详细解释

(1).民之器用。《国语·周语上》:“民用莫不震动,恪恭於农。” 韦昭 注:“用,谓田器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

(2).民之财用。《国语·周语下》:“絶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日矣。”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山海者,财用之寳路也……寳路开则百姓赡而民用给,民用给则国富。”《后汉书·陈蕃传》:“纬象失度,阴阳谬序,稼用不成,民用不康。”

(3).人民生活所使用的。如:民用建筑;民用机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民用"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释义:

  1. 基本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人民生活所使用的",特指与军事、官方用途相对应的社会日常应用范畴。该词由"民"(民众)和"用"(使用)两个语素构成偏正结构,强调使用主体与使用场景的平民化特征。

  2. 应用范畴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常用于区分物品或设施的服务对象,例如"民用机场"区别于军用机场,"民用建筑"区别于军事设施,体现社会资源的功能划分原则。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具有"非战斗序列"的隐含语义,常见于法律条文和技术规范中。

  3. 历史演变

    《古代汉语词典》显示,"民用"在文言文中可作主谓结构,原指"百姓财用",如《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中的民生概念。现代词义产生于20世纪初工业革命后,随着军民分治体系的确立而固化为专业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民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指人民生活所使用的物品或设施,涵盖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例如“民用建筑”“民用机场”等()。

二、词源与历史演变

  1. 民之器用
    古代指百姓的生产工具,如《国语·周语上》提到“民用莫不震动,恪恭于农”,韦昭注“用,谓田器也”()。
  2. 民之财用
    指民众的财物或经济资源,如《国语·周语下》批评“绝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强调财用对民生的重要性()。
  3. 现代引申义
    近现代逐渐演变为与“军用”相对的概念,特指非军事用途的设施或物品()。

三、应用示例

四、反义词

军用:指专为军事目的设计或使用的物品或设施()。


总结来看,“民用”从古代的生产工具、财用概念,逐渐发展为现代与军事相对的日常使用范畴,体现了语言随社会需求演变的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八哀诗白实八月槎备恪朝见宠招淳奥出世作锄梃单然地名断纹琴锋轺宫商絓误贵满过端海沤红丝砚花捐回疑祸心姜后脱簪简礼教学假貣吉拜畸节静婉腰静逸金兰契急觞莱妻老吏灵翰禄利马羁猫貍蒙巾墨墨蹑景恰当谦癖柔恶软玉瑞色时季十离诗寿诗松栋踏猛子探春茧讨笤头羹土民乌兔现业晓河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