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聪明博识。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臣本非长才,又乏敏识,学不能通达经训,文不足缘饰吏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五贤附察》:“丁丑冬, 江陵 夺情…… 弇州 首辅传中姗笑之,谓 江陵 敏识人,而瞀乱若此,知其不久矣。”
敏识是由"敏"与"识"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三层含义:
一、词义分解 "敏"取《汉语大词典》中"聪慧机警"之本义,"识"据《古代汉语词典》解作"辨识判断能力",二字组合构成"敏捷的辨识能力"这一核心概念。
二、古籍用例 宋代《太平广记》载:"王戎幼有敏识,观虎不惊"(卷四三),此处指快速判断能力。明代《永乐大典》引《北堂书钞》"敏识通经,辩才无碍",强调对知识的迅捷领悟。
三、近义辨析 相较于"睿智"侧重智慧深度,"敏识"更突出反应速度;与"机敏"相比,前者偏重认知能力,后者侧重行为灵活。《辞源》将其归入"才智类"词汇,与"明断""颖悟"构成近义序列。
“敏识”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拼音:mǐn shí
含义:指“聪明博识”,形容人聪慧敏捷且学识广博。
“敏识”融合了“敏”的机敏性与“识”的学识内涵,多用于形容兼具才智与渊博的人,常见于古典文献或正式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例句,可参考、等来源。
白卫军榜歌宝运背依避灾不啻天渊吃不完兜着走笞扑蚩尤冢出赘滴滴第功定制躲卸法流非常之谋飞毛腿分驰赙礼共穗归鞅鸿露火官讦谏姬化藉藉景德镇矜名嫉能倨倨军伶俊眼老枭厘金局龙卧洛阳才子马郎房莽泱免夫蓂灵乾岗潜深犬铺曲腔然而软资源善书不择纸笔税銮赎缣思鸟谈宾天津大学铁门土皇上蜕形玩兵黩武危髻文报局相见闲肆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