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聪明博识。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臣本非长才,又乏敏识,学不能通达经训,文不足缘饰吏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五贤附察》:“丁丑冬, 江陵 夺情…… 弇州 首辅传中姗笑之,谓 江陵 敏识人,而瞀乱若此,知其不久矣。”
“敏识”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拼音:mǐn shí
含义:指“聪明博识”,形容人聪慧敏捷且学识广博。
“敏识”融合了“敏”的机敏性与“识”的学识内涵,多用于形容兼具才智与渊博的人,常见于古典文献或正式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例句,可参考、等来源。
敏识(mǐn shí)是一个独特的词汇,指的是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能力非常敏锐、迅速的特点。它可以形容一个人具有敏感的洞察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和理解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敏(心字旁,六画)、识(言字旁,八画)。
来源:《敏识》这个词汇最早见于《左传》。在《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知于文,敏于识,是可以为季氏文者也。”这句话表达了人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才能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繁体写法:敏識。
古时候汉字写法:敏识的古汉字写法为「敏視」。
例句:他的敏识使得他在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总能够迅速观察分析问题。
组词:敏感、敏锐、敏捷、敏感度、敏感肤质
近义词:聪明、机智、敏锐、精明
反义词:迟钝、愚笨、麻木、迟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