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民众的意旨。《书·盘庚下》:“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宋 陈亮 《廷对策》:“二者(指君道、师道)交脩而并用,则人心有正而无邪,民命有直而无枉,治乱安危之所由以分也。”
(2).民众的生命;人命。《六韬·王翼》:“揔揽计谋,保全民命。” 南朝 梁 沉约 《授蔡法度廷尉制》:“民命所悬,繫乎三尺。止杀除残,寔由乎此。”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张巡许远刘昌守城》:“ 孟子 之意皆欲其轻土地而重民命也。 巡远 虽忠义乃能以三万口而博一城,城终不可守,其得为仁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清 高旭 《甘肃大旱感赋》诗:“官心狠豺狼,民命贱鷄狗。”
(3).指主宰民命之君。《书·多士》:“今我曷敢多誥,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 孔 传:“我惟大下汝四国民命,谓诛 管 、 蔡 、 商 、 奄 之君。”
(4).人民的生活,生计。《三国志·魏志·辛毗传》:“﹝方今二 袁 ﹞朝不谋夕,民命靡继,而不绥之,欲待他年……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况今兵荒相继,民命不堪,流莩满路,伤心怵目。”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建都》:“ 江 南之民命竭於输輓,大府之金钱糜於河道,皆都 燕 之为害也。”
“民命”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及用法,综合多个文献来源:
一、核心释义
民众的意旨
指百姓的意愿与诉求。
民众的生命/人命
强调百姓生命的珍贵性与统治者的责任。
主宰民命之君
指掌握百姓命运的君主。
人民的生活与生计(补充义项)
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提及“民命悬于袁氏”,反映民生与政权的关联。
二、文学引用
历代文人常以此词表达对民生的关切,如:
三、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强调民生重要性,如“国脉民命”等固定表达。
民命是一个复合词,由"民"和"命"两个字组成。其意思是人民的命运。它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中的所有人民的生存状况、发展前景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拆分部首:民(氏字旁)命(口字旁)
民的笔画:5画
命的笔画:8画
民命作为一个词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诗文和典籍。它在古汉语中的写法为「民命」(繁体字)。
在古时候,民命这个词的汉字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古汉语中使用的字体形式和现代汉字有些差别,但整体上仍然能够辨认出来。
1.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民命关乎国家的兴衰。
2. 民命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1. 民众:指广大人民群众。
2. 命运:指人生的发展、变化和结果。
3. 命题:指为考试、论文等写出问题或题目。
生活、命运、命途、人命
平安、幸福、顺利、繁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