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民众的意旨。《书·盘庚下》:“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宋 陈亮 《廷对策》:“二者(指君道、师道)交脩而并用,则人心有正而无邪,民命有直而无枉,治乱安危之所由以分也。”
(2).民众的生命;人命。《六韬·王翼》:“揔揽计谋,保全民命。” 南朝 梁 沉约 《授蔡法度廷尉制》:“民命所悬,繫乎三尺。止杀除残,寔由乎此。”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张巡许远刘昌守城》:“ 孟子 之意皆欲其轻土地而重民命也。 巡远 虽忠义乃能以三万口而博一城,城终不可守,其得为仁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清 高旭 《甘肃大旱感赋》诗:“官心狠豺狼,民命贱鷄狗。”
(3).指主宰民命之君。《书·多士》:“今我曷敢多誥,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 孔 传:“我惟大下汝四国民命,谓诛 管 、 蔡 、 商 、 奄 之君。”
(4).人民的生活,生计。《三国志·魏志·辛毗传》:“﹝方今二 袁 ﹞朝不谋夕,民命靡继,而不绥之,欲待他年……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况今兵荒相继,民命不堪,流莩满路,伤心怵目。”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建都》:“ 江 南之民命竭於输輓,大府之金钱糜於河道,皆都 燕 之为害也。”
“民命”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词义 “民”指百姓、民众,“命”指生命或生存状态。二字组合后,核心含义为:
二、古代文献用例 在历史语境中包含双重指向:
三、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使用中拓展为:
“民命”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及用法,综合多个文献来源:
一、核心释义
民众的意旨
指百姓的意愿与诉求。
民众的生命/人命
强调百姓生命的珍贵性与统治者的责任。
主宰民命之君
指掌握百姓命运的君主。
人民的生活与生计(补充义项)
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提及“民命悬于袁氏”,反映民生与政权的关联。
二、文学引用
历代文人常以此词表达对民生的关切,如:
三、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强调民生重要性,如“国脉民命”等固定表达。
鄙识察度拆字格忏陈谄容抽泣初末褚先生骢马客丹姬大聘踶马斗历端量负贩挌鬭官俸归正首邱韩香和盟砉剨毁死贿营护领贱号见示较猎借鉴荆山之玉计帐考慎烂肉撩开手灵峰林榔林箊六嫔鸾猪陆贾分橐浓缛奇股青锡倾泻区委区物宂脞如椽之笔篛笼鲨皮沙文主义圣顔是正説得拢树事贪名逐利跳到黄河也洗不清题凤同俦无家可奔仙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