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冥寞的意思、冥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冥寞的解释

(1).谓死亡。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之三:“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 唐 白居易 《过敷水》诗:“ 秦氏 双蛾久冥寞, 苏臺 五马尚蜘蟵。”

(2).指死者。《后汉书·张奂传》:“父母朽骨,孤魂相託,若蒙矜怜,壹惠咳唾,则泽流黄泉,施及冥寞,非 奂 生死所能报塞。”参见“ 冥漠 ”。

(3).指阴间。《旧唐书·刘邺传》:“﹝ 李德裕 ﹞倾以微累,窜於遐荒,既迫衰残,竟归冥寞。”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僕射去人寰久矣,何不还生人中,而久处冥寞?”

(4).犹冥寂,玄默。 唐 岑参 《文公讲堂》诗:“丰碑文字灭,冥寞不知年。” 宋 苏辙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诗之二:“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 金 吴激 《夜泛涡河龙潭》诗:“图经记父老,冥寞年岁多。”

(5).幽深貌。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6).指苍天。 唐 杨巨源 《别鹤》诗:“雄飞戾冥寞,此意何由传。”

(7).广漠无际貌。 明 夏邦谟 《思友赋寄杨用修》:“謇廓落而冥寞兮,阻容与以优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冥寞是汉语复合词,由“冥”与“寞”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释义:

一、幽暗寂静;深远空寂

此为本义。“冥”指幽深、昏暗,如《说文解字》释“冥”为“幽也”;“寞”通“漠”,意为寂静无声,《楚辞·远游》有“野寂寞其无人”之句。二字合成后,形容空间或氛围的深邃静寂。

例证:

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此处以“冥寞”暗喻宫阙深幽空寂之态 。

二、指死亡或亡者之境

此为引申义。因幽冥常与死后世界关联,“冥寞”遂衍生为对逝者的婉辞,或指阴间。

例证:

  1. 白居易《过敷水》诗:“秦氏双蛾久冥寞,苏台五马尚踟蹰。”以“冥寞”喻美人逝去 。
  2. 《全唐诗·项斯〈经李白墓〉》:“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葬阙官家礼,诗残乐府篇。游魂应到蜀,小碣岂旌贤。身没犹何罪,遗坟野火燃。夜台闻圣主,冥寞更恩光。”其中“冥寞”直指亡魂所在之境 。

词汇特征:

“冥寞”属书面雅语,具文学性与古韵色彩,多见于诗词、碑铭等文体,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但仍是理解古典文本的关键词之一。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权威辞书释义)
  2. 彭定求 等编. 《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60.(文献用例)
  3. 王力. 《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2000.(字源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冥寞”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íng mò,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义项

  1. 指死亡
    本义为生命的消逝,常见于诗文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例如:

    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之三:“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
    白居易《过敷水》:“秦氏双蛾久冥寞,苏台五马尚蜘蟵。”

  2. 指死者或阴间
    延伸为对亡者的代称或阴间的描述。如《后汉书·张奂传》提及“泽流黄泉,施及冥寞”,以及《旧唐书·刘邺传》中“竟归冥寞”,均指向逝者或幽冥之境。

  3. 幽深、玄默的意境
    形容环境幽暗深远或心境沉寂。例如“幽深貌”“广漠无际貌”等义项,常见于对自然或抽象状态的描绘。

  4. 代指苍天或广袤空间
    少数语境中借指天空或辽阔无际的景象,如“指苍天”“广漠无际貌”。

二、语境与用法

三、总结

“冥寞”的核心语义围绕“死亡”展开,但在不同语境中可引申为阴间、幽深、苍天等,兼具具体与抽象的双重意涵。其用法多见于古代文学与历史文本,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上述标注的古典诗文及史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掰腕子贬损不避艰险不定方程不宁唯是长伯倡母臣服称情彻缀稠穰牀上安牀处待初服醇嘏端华俸请赋材跟人故此桂浆合族宏儒荒冢划指会日假力于人翦发家亲夹寨基步金官久后九能机心械肠机政厥貉开爽盔头里弦卢跗卢女沫雨强涩钱斛倾覆庆緜区中学深中笃行事物司爨肆好松风曲隋卞素雪贪险腾章梯栈文心雕龙下关子